刘邦因“斩白蛇”取得天下,刘家却又因这条白蛇丢掉天下,何故?
汉高祖刘邦的“斩白蛇起义”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说的是刘邦在起义前夕,曾斩过一条白蛇,那条白蛇可不是普通的东西,而是“白帝子也”,刘邦也因此成就了帝业。
这样的故事在现在看来自然属无稽之谈,但在古代,却是帝王或有心想做帝王的人手中利器。“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中国自从出现了国家后,就发展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统治文化,统治者除了要有强大得军事力量外,还需要“祀”。什么是祀?祀就是祭祀,古人对神秘之事敬畏的一种表现方式。
古代的祭祀最初由具有崇高声望的人主持,这样的人一般是部落的酋长,出现了国家后,主持祭祀的人就变成了君王。随着社会的发展,纯粹的祭祀已经无法满足统治的需要,慢慢祭祀就渗入了政治的元素,君王摇身一变,由敬畏天地的凡人升级为代天言命的“天子”,此后,“祀”的本来意义就完全变了味。
刘邦斩白蛇是将“祀”作为“谶”的运用手段,这是神权统治文化的进步,可以看出,刘邦并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从陈胜吴广起义后,天下有志之士莫不盯着赢秦的那只大鹿,毫无疑问,刘邦就是其中的一个。出身平民的刘邦,自然无法与当时的项羽等人相比,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份和影响力,刘邦就搞出了这么一个“斩白蛇”的故事。
“斩白蛇”的故事核心是“白帝子”和“赤帝子”,白帝是上古五帝之一,也就是黄帝之子少昊,有意思的是,少昊还是秦氏的先祖。刘邦在这个斩白蛇的故事里为赤帝子,赤帝是五方上帝的炎帝,而炎黄上古时期就发生过争夺王位的阪泉之战,刘邦斩白蛇其中的寓意实在不言自明。
这样一来,刘邦就由平民升级到了适宜“代天言命”的帝子身份,并且斩白蛇还暗喻了他将是“天命所归”取代大秦的天子,在斩白蛇不久后,民间便传出了刘邦有“天子气”,百姓听到后,“多欲附者矣。”故事达到了预期的小国,刘邦自然“乃心独喜”了,这样不花一分钱就一举多得的事情,实在便宜得紧。
刘邦最终是夺得了大秦走掉的那只鹿,不过他肯定没想到,200年后另一位同样胸怀大志的人,也搬出了这条白蛇,谋夺了他刘家的江山,那个人就是王莽。
王莽虽然出身不错,但刘家稳坐江山已有200年之久,想撼动谈何容易。不过王莽也不笨,搞出一个白蛇复仇的故事。当年高祖斩蛇时,白蛇变成了白蟒,并对高祖言:“你斩我的头,我就篡你的头,你斩我的尾,我就篡你的尾。”高祖将蛇“遂分为两,径开。”这就让王莽找到了机会,传言“高祖斩蛇,平帝还命”,不久后,王莽就毒死了汉平帝,自己登上那个天子的位子了。
由“祀”变“谶”后,“天命所归”就成了历朝历代谋取江山的豪杰们的神器,每个人都如法炮制,你异象我异象的让整个华夏都处在异象纷纭中。但对于早就坐在了那个天子位子上的帝王怎么办,总不能丢掉这么一个不花钱的江山神器吧,那可是暴殄天物的事情,于是异象就变成了祥瑞,各种的祥瑞又纷纷扬扬了。
神权统治可谓是古代帝王最便宜的驭民之术,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异象祥瑞之说,也就慢慢没了市场,成了帝王自愚自乐的把戏,像一辈子沉迷祥瑞的雍正大帝,到最后遗留下的,也只是市井民间茶余饭后的趣谈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