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拿火药做火器,中国拿火药做烟火?鲁迅误会了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鲁迅《电的利弊》

  自唐出现火药,经唐末出现火器,宋金发展火器,蒙古传播火器,以致于明样式甚丰,不能由禁绝于清,便说中国人不以火药制作武器。

  在唐末宋初的火药仅供燃烧,基本以火攻之法来使用火药,比如唐末的火箭。

  宋朝时期火器就分为三种:火箭,火球,还有最早期的火铳。

  火球基本是用抛石机来抛射到敌营的,根据用发分为燃烧,放烟放毒和扰乱杀伤。

  最初的火蒺藜就是火球,最初为西夏的陶蒺藜,用抛石机抛到敌营然后炸裂伤人,扰乱敌阵。

  而后宋朝根据其改进为火蒺藜,就是将外面的陶刺改进为铁刺,用抛石机抛到敌营然后炸裂伤人,扰乱敌阵,当然蒺藜嘛,散步开来的蒺藜也能阻挡骑兵的行进。

  毒药烟:球其外壳用多层纸糊成,内装火药及毒物。用抛石机抛射至敌方爆裂,毒气四散。敌人嗅之立即中毒,轻者口鼻流血,重者当即死亡。而烟球的话内藏艾草,就只为制造大量的浓烟来扰乱对方。

  竹火鹞: 鹞身为纸糊竹笼,内装火药和小卵石,使不乱飘,将干草作尾。敌军来攻时,将其点着,用抛石机抛射至敌群中,焚烧其人马粮草及惊扰敌兵。

  霹雳火球:用竹竿制手柄和火药口。用手投掷,外面以火药和碎瓷片、铁片等包裹起来,制成球形。用爆炸和铁片伤人,基本上就是手雷功用了,就是威力小。

  震天雷:以引线长短分两用,一是抛射,二是手投。爆炸用铁片伤人。

  火箭:用弓射,箭头藏火药,在敌人体内爆炸。

  宋朝荣誉出品猛火油柜:后为加压筒,前面有火药可以点燃,下面是油柜,火能喷6米上下,下图为复原品,我估计是小了点,据说原品是不易搬动的,用以守城的,一次装1.5公斤的油。

  宋金时期还有火铳的始祖——突火枪:竹筒身,有效射程达100米。

  元朝时期

  传播是在蒙古还没分家的时候就开始传播火器了,所以我说传播是蒙古,而不说元朝,火药是在宋朝传出去的,但是火器是蒙古传的。

  元朝大规模出现了火铳,元朝火铳是枪炮之祖,有守城的,手持的,基本已经是金属制造了。下面前三张是手持的,第四张是守城的。

  明朝时期

  到了明朝,明朝中后期的火器威力大部分是比不上西方的,不是做不出来,而是偷工减料之类的原因,军作坊做出来的火器没人敢用。但是无论是在什么时期明朝的火器种类都是最多的。

  一窝蜂:箭筒里面都是火箭,把引线弄到后面拈在一起,然后点燃,射不中没话说,射中了,基本上人就差不多了。

  神火飞鸦:这个可以的,在鸦翼上用火药推进,肚内的火药在敌阵爆炸,威力很是可以,破阵利器。

  虎蹲炮:就是最早期的迫击炮吧,戚继光用的很多。有效距离100米左右,还算是便于携带。

  明手持火铳发展合图

  掣电铳:赵士祯根据鲁密铳和佛郎机研发,去掉鲁密铳的药池,改而在子铳上插入药捻

  梨花枪:枪前部靠近枪头的地方装烟火,烟火本身可以伤害对方,但主要是亮瞎对方的眼,然后由队友进攻或者枪头刺击

  连珠铳:理论上能十几连发,但是中间要是有点衔接不上的话连到一半就断了,基本上是做不到全部连发的。

  大将军炮:正德年间改进欧洲制造的大型后装火炮佛郎机炮,用的是开花弹!并且带有准星和照门。有效射程500米,45度仰角发射的时候射程1公里。是后膛炮,发射间隔短,霰弹炮内有500发子弹,可以封锁60米宽的正面,威力非常。

  其实还有什么迅雷铳啊,三眼铳啊之类的,就不一一列举出来了,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自己找找看,很多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