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帮女儿带娃的姥姥们,难逃这两种结局,真是心酸又现实

  文/小雪妈妈

  帮子女带娃,可以说是现在老人一大“重新就业” 的趋势,很多家庭生活压力比较大,年轻父母都要去上班赚钱,孩子只能交给老人带,一部分是爷爷奶奶带娃,一部分则是姥姥姥爷帮忙带娃。

  

  小区带娃的时候,经常能碰到小区一些同样带娃的老人,有次和其中一个老人聊天,谈起了另一位带娃的姥姥。

  称对方是个不会享福的“傻姥姥”,孩子明明有奶奶,都还在小区外边给饭店干货,就是没有照顾自己孙子的时间,自己姑娘说了两句好话,就屁颠屁颠过来帮忙带娃。明明家里面大儿子事业有成,不在家好好养老,来女儿这给人家“当牛做马”,不知道图什么。

  

  其实这位姥姥,代表了相当一群帮忙带娃姥姥的真实状态。以前的时候,产妇坐月子照顾孩子的工作都是爷爷奶奶来,现在很多姥姥进城帮忙伺候女儿。

  可能有的人会说,家里面就一个女儿,老人心疼自己的子女帮忙带带孩子,多么天经地义,但也有人表示,孩子是没爷爷奶奶吗?姥姥姥爷就是不知道享福。

  

  对此我们不能妄下结论,毕竟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太一样,从老人的角度来看,他们并不是希望女儿女婿记住自己的好,纯粹就是心疼子女,不想子女那么累。

  但是“姥姥带娃”,一般难逃这两种结局,也应了那句“姥姥带娃,是搞空灯儿”,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辛辛苦苦给女儿女婿当“保姆”,不落好,还无法逃脱

  

  邻居孙阿姨就是典型的“出力不讨好”,家里面就一个女儿嫁到了外地,从女儿孕晚期就过去帮忙,一直照顾到孩子上小学,七八年的时间风雨无阻,在家里又当保姆又当司机,所有家务活都是一个人来。

  女儿女婿也都习惯了老人的付出,很少帮衬老人干点活,不仅如此,女婿整天就和一个“影子”一样,见面了叫声“妈”,平时也爱答不理的,偶尔还会挑刺饭做晚了,孩子没照顾好。

  述(最多18字

  本来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孙阿姨就想回老家了,但是还是没经受住女儿的一番“哭诉”,表示夫妻俩工作那么忙,每个月还有房贷车贷,孩子没人照顾,孩子奶奶身体不好,孙阿姨都不忍心女儿受累,这一坚持又是好多年。

  但是老人的苦有谁能理解?如果说子女懂点事,知道帮忙分担一些家务,多陪陪老人,注重老人的心理健康,对老人来讲再来也心甘情愿。

  

  相较于身体上的累,老人更累的是心里不被理解,本身老人在外地就没有熟悉的人,每天好照顾孩子,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心里面有多落寞可想而知,真的是想逃离都逃离不了。

  第二,相处不适应,感觉不自在但又不知道如何说出口

  如今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尤其像有女儿的家庭,那都是从小含在嘴里怕化的,所以习惯享受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也觉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

  

  孩子让姥姥在带的时候,女儿心里面可能觉得很好,有自己亲妈帮忙,什么都不用自己操心了,但是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是自己的“小家”,不是自己原来那个家了。

  哪怕女儿女婿对老人再好,无形中还是有隔阂的,这种隔阂一部分来自于“女婿”,一部分来自于孩子的“爷爷奶奶”。

  女婿会不会想“我爸妈该怎么来家里?”孩子爷爷奶奶会不会想“这老两口会不会是想让自己儿子养老?”等等。

  

  这些问题年轻人可能想的比较单纯,但是从姥姥姥爷的角度来想,他们都不希望女儿在女婿家这边“受委屈”,所以哪怕自己受些委屈受些累,也希望女儿过的好一点。所以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自己的女儿,他们真的是甘愿付出金钱和感情。

  对此年轻人要重视起来,要学会帮助老人分担,学会从老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辛辛苦苦一辈子了,多关心关心,无论是物质上还是情感上,要懂得感恩父母。

  我是小雪妈妈,一名90后宝妈,关注我,每天分享科学育儿知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