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缘》新书分享会在安顺举办
近日,由安顺市文联“双阅读”活动办公室、安顺市美术家协会、西秀区文旅局、凤仪书院主办的《安顺猪儿庙画缘画家作品集》在安顺凤仪书院举行。该活动是安顺市文联2022年启动的全新文化项目——老人老故事系列读本的第三场分享,前两场分享了94岁茶人秦德俊的《屯堡茶事》和83岁老人陈祖光的诗歌集。
分享会由贵州省十大阅读影响力人物、贵州省文联副主席、安顺市文联主席姚晓英主持,西秀区文体广旅局局长程晓介绍西秀区对历史文物保护与活化的利用情况,安顺凤仪小学校张晶则讲述如何利用有百年历史的凤仪书院开展国学阅读活动,安顺市史志办主任、来自安顺碧漾湾画院的金涛就安顺美术创作发展旅途,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建于明朝的安顺猪儿庙(又名崇真寺)是贵州省省级文保单位,多年前被用于办公用地。一群热爱艺术的年轻人将这里作为写生联谊的场所,后来高考恢复,大家各奔东西,直到40年后再次相聚,将自己青春时代的作品编辑成册,为安顺留下了珍贵的文脉记录。当年参加猪儿庙画院的包括谌宏海、李德川、 熊家俭、万和平、程果强等在内的16位青年。
活动中,猪儿庙画室主人谌宏海代表书籍作者,分享了当年猪儿庙画院坚守者的艺术初心:为练习写生,在条件极为艰难的情况下,这帮少年想方设法找到一尊维纳斯头像,自己动手做模板制作了5个供写生使用。画院中,大当年的熊家俭、何红娇都是小学代课教师;汪玲是小学美术教师;何红娇是美术代课教师;熊家俭教初中物理、数学,带学生秋游的时候,给学生画画;李德川后来考试进入安顺师专,毕业后在安顺市教育局工作,马仕祥是猪儿庙画院中年纪最小的画家,他一直坚持绘画到今天,并被授予安顺艺术名家工作室。
据了解,安顺美术有着厚实的历史。清代何威凤的画作进入京城;闻一多在安顺留下珍贵的素描;“三线建设”中大批美术人才进入安顺,沈复馨、孙毅、焦玉卿等画家就来自“三线企业”。80年代后,安顺画家陈慎恪余、碧芳夫妇在碧漾湾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培养,大批如今活跃在贵州的年轻画家以碧漾湾为名,被称为“碧漾湾画派”群体。
分享会最后,猪儿庙画院向安顺凤仪书院、安顺图书馆、安顺市博物馆、西秀区文管所赠送了《安顺猪儿庙画缘画家作品集》。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陆青剑
图/安顺市文联提供
视觉/实习生 姜妹勤
编辑/陈江南
二审/舒畅
三审/黄蔚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