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蓬溪籍作者蒲文常新书《川渝方言俗语》
   11月25日,第4届天府书展遂宁分展场启动仪式在遂宁市船山区商务步行街举行。在现场,来自蓬溪县作者蒲文常亲手将自己的著作《川喻方言俗语》展示给大家,并向记者阐述了方言的深层内涵:方言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方言传递的是乡俗文化,代表的是一个地方的特色文脉。保护方言,就是留住乡音里的乡愁。
		
				
        
	  11月25日,第4届天府书展遂宁分展场启动仪式在遂宁市船山区商务步行街举行。在现场,来自蓬溪县作者蒲文常亲手将自己的著作《川喻方言俗语》展示给大家,并向记者阐述了方言的深层内涵:方言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方言传递的是乡俗文化,代表的是一个地方的特色文脉。保护方言,就是留住乡音里的乡愁。
   “我们花了十多年搜集资料,又花了五年才编著完成。书内收集了川渝地区方言俗语共2万多条。”今年72岁的蒲文常,从事编著书籍已有30多年历史了。他说,随着时代发展,地区性的方言俗语开始逐渐“消失”,他希望通过《川渝方言俗语》这本书,通过天府书展这个平台,让更多人了解知晓本地的方言俗语,以期地方文化能够传承下去。
  “我们花了十多年搜集资料,又花了五年才编著完成。书内收集了川渝地区方言俗语共2万多条。”今年72岁的蒲文常,从事编著书籍已有30多年历史了。他说,随着时代发展,地区性的方言俗语开始逐渐“消失”,他希望通过《川渝方言俗语》这本书,通过天府书展这个平台,让更多人了解知晓本地的方言俗语,以期地方文化能够传承下去。
他的书整齐地放在展位上,不少对方言俗语感兴趣的市民,正围聚在展位周边,一边翻看一边感慨说:“这些话以前经常听到,现在都没几个人会说了。”
在蒲文常看来,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方言的作用很大。它是最直接的交流工具,“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普通话让你走得更远,方言让你记住你的根在哪里,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蒲文常笑道。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乡愁需要守望。在方言急剧改变、即将消亡的时刻,编者历时10余年,广搜川渝滇黔及周边人们喜闻乐见的方言、俗语、山歌、谚语2万余条(首),以通俗的语言编撰成书。《川渝方言俗语》全面记载了川渝地区流行的方言、俗语、民歌、风俗、谚语、歇后语等,借以弘扬和传承优秀地方民族文化。
蒲文常表示:“社会越是走向现代和未来,就越需要对传统文化的回望和传承,需要铭记自己的乡音。以方言之名留住乡愁,并把她融化于灵魂的深处。 珍视方言俗语,就是对文化根脉的呵护,就是对历史的铭记。留住方言俗语,就是留住美。讲乡音,守乡愁,让我们且行且珍惜。”(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