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东8年没上战场,为什么他还能被评为大将?毛主席:他有大功

  1969年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毛主席紧急提议徐海东出席会议,并参加主席团。

  此时的徐海东已是缠绵病榻许久,在得知此次人大由毛主席、周总理亲自安排他出席后,激动地双目含泪:

  “毛主席提我的名,就是身体再不行,爬我也要爬去!”

  九大上,伴随着《东方红》雄壮的音乐声,毛主席款步走上了主席台,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毛主席

  毛主席落座后,环视了一圈主席台,大声问道:“海东同志来了没有?”

  “来了!来了!”不知是被什么样的力量驱使,还带着氧气袋的徐海东竟然站了起来连声回应,看着回过头来对他点头示意的毛主席,忍不住老泪纵横。

  这位常年卧床久病不起的“老病号”为什么能被毛主席如此记挂?徐海东又在过去做出了什么样的成绩,有着什么样的传奇人生呢?

  徐海东

  徐海东是共和国十大将中负伤最多的人,也是出身最苦的人。

  1900年,徐海东出生在湖北黄陂县徐家桥一个穷困的‘泥巴人’家庭,徐家六代都是烧窑的“窑花子”。所谓的“窑花子”是旧时对矿工、烧窑工人的称呼,徐海东谈论起出身时,常常以此戏称自己。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6岁时,他就背起了竹筐去为家里挖野菜拾柴草,在舅舅的帮助下念了3年半的私塾,又很快失学了。12岁的年纪就“子承父业”去当小窑工,一当就是11年。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徐海东在挑着窑货赶庙会的时候,遇到了私塾时的老同学吝积堂。这位同学刚从武汉归乡,参加了革命的吝积堂拉着徐海东就开始讲起来革命的事迹来。

  从俄国的十月革命讲到中国中产党的成立,徐海东越听越入神,忍不住“心向往之”,不由得有了一个念头:走!革命去!

  加入共产党的徐海东行军作战非常积极,从一支手枪起家,领导窑工和农民组建起一支队伍,在实战斗争中不断提升着军事指挥能力,军事素养飞速提升,更是获得了“徐老虎”的威名。

  

  这个传遍鄂豫皖苏区的威武霸气的名号,可是徐海东用英勇无畏、身先士卒的一场场胜仗打出来的!1932年2月的商潢战役中,徐海东负责指挥第三十六团的正面阻击任务,以掩护红军主力部队的转移。

  这场战役敌我力量可谓十分悬殊,地形也对我方是非不利,敌军曾一度攻破一营前沿阵地,情况十分危机。此时的徐海东脱去略显臃肿的棉大衣,奔跑在被大雪覆盖的阵地上指挥战斗,振臂高喊着:“共产员们!牺牲也要向前道!”

  身边的警卫员受了重伤,司号员也已经牺牲,他接过军号用力吹响,坚决不让阵地失守。

  当时的师长陈赓下了命令:“阵地一定要守住!要是丢了,围歼敌人的计划就要全部落空!”,徐海东的回答则是:“人在阵地在!”

  徐海东

  后退的战士们在“老虎团长”如此无畏的领导下,即使是负伤也爬着、滚着向阵地上跑去!三天三夜的坚守,打退了敌人二十多次的进攻,把丢失的阵地又夺了回来,保证了战役全局的胜利。

  徐海东在冲锋时脱去军衣军帽,“赤膊上阵”挥舞着大马刀向敌军冲去的事迹成为了红军中的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