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这首《虞美人》脍炙人口,惊艳了世人千年,却憋屈了自己!

  “在历史中存在这样一位词人,虽然他在文学领域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反观他的生活,却并不乐观,甚至有些憋屈,他就是南唐词人李煜。”

  

  作为南唐后主,面对如此衰败的朝廷,李煜也是百般无奈,而他最后的结局显而易见,成为了新王朝的阶下囚。

  纵观李煜短短的一生,我们也不难看出他的才华横溢。对于书法、绘画、音律等样样精通,特别是在作词这一方面,李煜颇有造诣,并且在词坛享有很高的地位。但是碍于李煜的身份之特殊,李煜的心中想来也是无比憋屈。李煜回望自己的一生,提笔坐了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惊艳了世人。

  

  从创作背景上看,在李煜创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时,他此时的身份正是一名阶下囚,而李煜自然能猜的到自己最后的结局,所以他只能感叹自己的命运,而无法再与自己的命运作出抗衡。可没想到,这首词竟成为了后世传诵的经典之词。这首词的整体透漏出来了一种复杂的愁绪,它包含了词人心中的许多情感,对于思念国家、对于自己过往的一种怀念,同时对于自己命运坎坷的忧愁,这种情感是无法向别人诉说,也无法说明白的。

  

  词的开篇两句其实已经将意思表明出来了,词人看到如今自己的处境,已经猜到自己未来的结局,只是不知道还有多长时间才可以画上句号,回忆起过去自己的国家,李煜不仅心想,那些以往的故事我又能记住多少呢?本是美好短暂的时光,但此时于我而言,无一不是一种折磨。以前的日子如今再也回不去了,现在留下来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痛苦的记忆,所以,此时的李煜迫切的想要结束这段令他感到痛苦的时光。

  

  在词的下句中,词人突然想起自己的经历而又一次不能入睡,辗转反侧之后词人决定起身。一阵春风吹来,不禁勾起了词人心中的回忆,词人看向天上挂着的那轮皎洁的明月,他不禁开始抒发起来自己的亡国愁绪,这是多么令人伤感的一件事情。而李煜在这个词中用了一个“又”字,单这一个字,就表明词人内心的愁绪是很多次都已涌上心头的。

  

  看着那些雕栏玉砌,词人内心也开始受到触动,他又一次陷入了沉思,他想起自己以前那华丽的宫殿,此时也已不再是过去的样子,而以前陪伴自己的人也可能再也见不到了,想到这里,词人内心感到很是悲痛,但是仍控制不住自己的这些想法,最后的悲痛也只能让词人感叹,果然现在今非昔比,所有事物也不复从前了。

  

  最所以,在词的末尾,词人便交代处自己的情绪,他询问自己的愁绪有多少,但是他自己也不知道,于是便将自己的家国灭亡、对自己往昔的追忆、独自一人的孤寂之情包含了进去。那么愁绪究竟有多少呢,词人在这里为我们作出了一个比喻,那就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话将愁绪比做滚滚的长江水,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长江水不停向前,而我的愁绪也不停的泛滥。

  

  而这句话在今天也被当作千古名句,因为词人的这个比喻将自己的情感与想要表达的深情一点点浸透了出来,使得每一个词中似乎都被染上了“愁”,情绪的扩张力度极大,将这首词推向了高潮。

  李煜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天才词人,他的词风往往在不经意间便把那种情感优雅的抒发出来,所有的着墨似乎恰到好处,尽显自然。纵观他的每一篇词作,都会令读者收获颇丰。

  

  而在文学史上,诗词作为一种宝藏,自然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发掘,而不是逐渐被我们所遗忘。如果你对唐诗宋词非常感兴趣那么下面这套诗词合集,则能更好地帮助你全面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对于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传承文化经典都能够有所帮助。

  

  作为文学精华的荟萃,这套诗词会为我们带来许多精神上的财富,也希望能够安静您的心灵,增加您的内涵,还犹豫什么,赶快点击下方链接查看详情吧!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