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史说40:周天子为抢三个女人灭一国,《史记》记载是真的吗?

  周共王,名繄扈(yi hu),西周的第六位君主。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龚王,有时又作恭王。《史记.周本纪》关于周共王的史实只记载了一件事,就是其在位期间灭了密国。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穆王立五十五年,崩,子共王繄扈立。共王游于泾上,密康公从,有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之王。夫兽三为群,人三为众,女三为粲。王田不取群,公行不下众,王御不参一族。夫粲,美之物也。众以美物归女,而何德以堪之?王犹不堪,况尔之小丑乎!小丑备物,终必亡。"康公不献,一年,共王灭密。

  对于此密国,应邵注曰:“康公,密国之君,姬姓也。”同样在《史记.周本纪》里,有关于“文王伐密须”的记载。应邵注曰:“密须氏,姞姓之国。”商末的密须氏一个尚处在西部统治边缘的氏族部落,未正式建国;而周初的密国则是文王伐密后所置的一个封国,密康公是共王时期密国的世袭公侯,理应与共王同出一系。

  周共王为何要灭密国,从目前的资料看只此一种解释,即是“康公不献。”至于不献什么,司马迁并没有说。但是却说了一大段故事。

  三女峰,传说三女死后埋葬地说某一年春天,周共王视察密国,密国国君密康公跟随陪同。一路上欣赏美景,宾主尽欢。游到泾水边上,莫名其妙的有三个倾城倾国的美女来投奔密康公,愿意作为姬妾侍奉他。虽然周共王就在身边,但密康公为美色所迷,喜不自胜,就把来历不明的三个女子收留下来了。

  密康公的母亲隗氏知道后说:"你一定要把她们献给君王。野兽够三只就叫'群',人够三个就叫'众',美女够三人就叫'粲'。君王田猎时,不敢猎取成群的兽;诸侯出行时,对众人也要谦恭有礼,君王娶嫔妃不娶同胞三姐妹。那三个女子都很美丽。那么多美人都投奔你,你有什么德行承受得起呢?君王尚且承受不起,更何况你这样的小人物呢?小人物而拥有美物,最终准会灭亡。"

  烂牛湾遗址,传说密康公被杀此处密康公不听母亲的劝告,没有献出那三个女子。结果一年后,周共王就以密康公强占民女、欺君罔上、祸国殃民等罪状,亲自领兵灭亡了密国。这就是历史上流传的“三女丧国”的故事。

  这故事怎么听都是又一个红颜祸水的反面教材,不过,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的背后不都有一个或者几个败家的娘们儿吗?把罪责推入到“好色”,这招儿倒是屡试不爽颇有市场。

  不过,仔细想想这个故事,难免让人觉得不那么简单,我总觉得哪里有问题。比如这来历不明的三个女人,在吗就突然就跑到密国来,而且还直接跑到密康公那里死活要嫁给密康公?不偏不巧的是,恰好周共王也在现场?

  密康公墓想来想去,我觉得这事儿太蹊跷,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三个女子就是和周共王一起来到密国的,而且可能就是周共王带来的。带来的目的就是作为礼品送给密康公!这种以美女作为礼物的事儿在彼时的贵族之间,是再平常不过的了。

  如果以上推测是事实,下面康公之母隗氏的话就好理解了。你想想,如果是普普通通的三个平民女子,康公之母又哪里会看得出他们乃是祸国的乱源呢?康公之母劝康公不要接受这三个女子,不正是因为隗氏看穿了周共王的险恶用心作出的判断吗?

  不过即使隗氏反对了,而且就算康公也明白,那么康公就可以不要三这个女子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你想,这三个女子乃是周王所赐的,你说不要就不要?也就是说,康公即使知道这里面暗藏着周王的阴谋,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接纳。果然不出所料,不到一年,周王就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消灭了密国。

  密国故城遗址当然以上失一种推测,如果我们暂且将这一故事放在一边,来看看西周这一时期的历史,我们也许可以理解周共王为什么会这样做。

  由于昭王、穆王的穷兵黩武,到共王继位时,周朝廷国库已经入不敷出,经过武、成、康、昭、穆等前代近百年的不断分封,到共王时,周天子所能分封的土地已经所剩无几了。地盘小了税收就少了,导致周天子的经济实力渐渐不如各诸侯国。

  共王即位后,面对周天子穷弱而诸侯富强的现状,在治国方略上进行了一些改革。比如对内鼓励百姓生产,发展经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对外采取和平稳定的外交政策,尽量避免武装冲突。同时,他看到了无异于“自断手足”的分封制度给王朝带来的严重弊端,因而对分封制采取了抵制的态度,终共王之世基本上不再进行分封。

  不过,即使如此,周天子所能控制的领土依然十分有限,如果不进行领土的扩张,那么就无法重振周朝廷的权威。环顾王畿,周边的领土已经基本上分封完毕,要进行领土的扩张,办法只有一条,那就是吞并临近王畿的诸侯国。不幸的是,密国就是这样的一个临近王畿之地的诸侯国。因此,所谓“三女丧国”,只是掩盖这种真实历史的烟雾弹而已。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