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5%的改变,成就更好的自己

  大家好,我是博一,疫情封控在家,翻开了纸质书,一个个案例就仿佛是身边的你我他,通过干预变化,也真正的认识自我,算是一次心理对话:

  

  作者李松蔚是一位心理学家,书中收录了他进行心理干预的四十多个案例。

  包括自我、原生家庭、工作与理想、亲密关系、人际关系5大部分。

  每个读者通过来信的方式诉说自己的痛苦,李老师在进行干预提出想法或者一些小的行为的引导,当事人在根据情况进行实践进行反馈,当然用作者的话说,百位咨询者大概3/4会有回复,感觉已经是很好了,说明大家都试着认识、甚至做出改变。

  透过这些案例,最大的感悟是:

  当深陷心理困境无法自拔时,尝试一个从没试过的行动,做5%的微小改变,就有可能成为打破惯性、走出困境的契机,生活也就有了新的可能。

  通过一些微小的行动,就打破稳态,开启了心态改变的按钮,或重新认识自我和环境,或找出问题的本质,或打破自己原有的认知。

  

  书中提到了很多这样的小的改变:

  一味的拖延,总是惦记某个事情却又总能找出不开启的理由--开启写简历,固定时间,写了就删除,持续一周就不会恐惧开始,还会自我认同

  纠结于当前的困顿事情,左右无法开启--给自己限定一个时限,日历上勾上一个时间点,既不纠结于当下也给自己设定了截止时间

  开口就吵架,一说话就战火模式---不妨换一个沟通方式,采用纸条,持续一周看心态变化

  无法拒绝暴饮暴食---那就索性认可,定一个时间,考虑一顿美食,吃它个十二分饱,再看心态

  总是担心,困在恐惧的牢笼里---索性就认可了最怕的事情就会发生,你该如何处理,最坏的结果不过如此,做出一点儿应对,就不会很被动

  总是摸鱼,无法工作,既否定自己又无法享受---认可自己本来就是1/7工作,你本来就只工作一天,这一天又该如何高效的完成

  

  书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的仿佛就在身边,也曾经是那个焦虑的我,拖延的你,恐惧的他,自卑的,困顿的...

  感觉每次的回复,老师更多的不是对抗或者教条,因为惯性思维,大家可能为了维持自己的稳态,开始对抗必定会防御,更多的是认同,理解,倾听,然后再给出建议,换一个新的方式解读,超越认知的,会疑惑:原来还能这样。。。

  这大概就是心理学的魔力吧,总是在不轻易见能够看出事务的本质,或者说是每个读者自身想要改变,自我救赎,只有走出来随着时间的改变就会发现真不是事儿,在时间大尺度看一切都是微不足道了,但是确实当时的困扰,纷乱无序。

  

  纵然是别人的故事,也从书中能疗愈自己

  愿每个人都能掌控自我,活出美好的人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