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帅张学良软禁被释放,晚年认错,回忆西安事变称一时上头
“不抵抗政策是我亲自下达的,西安事变是我一生气而发动的“张学良在请求历史学家唐德刚代笔写的回忆录里这么说到。

张学良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他的父亲是名震一时“东北王”张作霖,在父亲被日本人炸死后,成为新任东北掌权者真正他开始了他的一生。先是“东北易帜”,张学良自此选择服从国民政府的领导和安排;随后面对日军的入侵,实施“不抵抗”政策,一己私欲使东三省短短三月沦陷;日军全面侵华,张学良被蒋介石的政策激怒,发动“西安事变”逼蒋介石抗日,这又在一方面促成了抗日统一战线的达成,为抗战胜利立下功劳;晚年又被软禁,直到1990年才得到释放,恢复自由。可以说他的一生充满矛盾又处处精彩绝伦。

张学良,辽宁海城人。10岁失去母亲,自小贫苦的他后来在奉天找到自己的父亲张作霖,这才过上了正常日子。1919年张学良入当地著名的讲武堂学习,结识了郭松龄,两人关系相当密切,可以说是无话不谈。
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直系军阀获胜,张作霖被迫退出山海关,但这场战役中张学良担任第二梯队统帅,表现出色,撤退时伏击敌军,掩护主力撤退,立下战功。
两年后,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张学良甩军直捣北平,直系全军覆灭,奉系获得军权,此时年仅23岁的张学良已经是京榆地区戍卫总司令。

1925年自小亦师亦友的郭松龄反奉,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张家父子措手不及。此时张学良驻节奉天,迎击郭松龄。经过交战,张学良击退郭松龄,随后郭松龄被俘,遭张作霖枪毙,这件事令张学良一生难以释怀。
1928年在日本人的精心策划下皇姑屯事件爆发,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这令张学良大怒,爆发了抗日的决心和民族自尊心,在仅仅6个月后,宣布“东北易帜”。东北易帜代表着张学良已厌倦了内战,宣布拥护南京政府。
这之后,张学良着力解决内部奉系内讧问题。1929年,在枪杀杨宇霆和常荫槐后解决内乱。1930年爆发中原大战,张学良坐山观虎斗在合适时机入场收编接管西北军,并进军华北,势力大增。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下令“极力忍耐,不准冲突”,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迅速沦陷,张作霖经营一生的东北大地,白白落到日本人手中。历史上本队不抵抗政策是张,还是蒋主张本有争议,但唐德刚先生代述的回忆录里张学良明确表示,不抵抗政策是自己下达的,并非蒋介石要求。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成立华北军总司令部。在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蒋介石政府仍执着于内战而纵容日本人时,彻底失望的他开始与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秘密接触。
1936年,在经过多次“哭谏”无果后与杨虎城密谋兵谏。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一怒之下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古有冲冠一怒为红颜,张学良冲冠一怒为中国。这之后西安事变在双方的交谈中完美解决,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几天后,张学良被交付军事法庭受审。此后失去自由,开始幽禁生涯,直到1990年才被释放。
这就是一代少帅张学良丰富精彩的一生,唐德刚先生有一段评价:“他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在历史上很少有人能和相比。尤其是他发动的西安事变,可以说为历史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学良作为一个流星式的人物,足够璀璨,足够精彩。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