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连接4单,外卖小哥猝死北京街头!虽获赔217万却曝光行业乱象

  外卖行业发展的如火如荼,但是行业的乱象也不少,就比如说一直被大家诟病的外卖小哥为了赶时效不顾交通规则的问题,虽然有保险兜底,但是对于小哥自己和可能受伤的其他交通参与者来说,明显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这个行业里的乱象可不止如此,前不久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亚运村法庭,就线上开庭审理了一起外卖小哥猝死在送餐途中的案件。

  

  死者刘某生前是一名外卖骑手,事发当天凌晨1点多,刘某送完最后一个订单后,竟然又连接了三单外卖,但是他这后接的三单外卖全都超时未送达,而他这种送餐异常却并未引起外卖平台的注意。直到第二天早上6点多,才有市民发现了倒在路上的刘某,此时他早已失去了生命体征。

  

  经过司法部门鉴定,刘某是突发疾病死亡,但是刘某是在送餐途中突发疾病,他的情况是否能构成工伤呢?随后刘某的家属与外卖平台协商赔偿问题,但是却并未达成一致。外卖平台说刘某跟他们没有劳动关系,因为刘某是外包公司的员工,所以把外包公司也追加为被告。

  

  原来刘某做外卖员是与一家外包公司签订的劳务合同,但是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盲点,外卖平台掌握刘某的各种行动信息和接单信息,外包公司却并不掌握。刘某家属认为,当刘某出现异常时,外卖公司也没有通知外包公司,最终才导致了刘某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这才造成了刘某死亡的后果。

  

  而在外卖平台甩锅之后,外包公司甩锅甩的更干脆,外包公司的委托代理人表示,刘某属于发病死亡,有不可预知性,公司无法预见也没有责任,刘某明知自己身体不适还要凌晨工作,所以他自己的责任最大。但是这样的说法明显无法得到家属的认可,而且在法律上也不会得到支持。

  

  外卖这种新生业态,在劳动关系上确实比较“新潮”也很复杂,但是最终劳动关系的认定,还是要根据实际的用工情况。经过法院审理后认为,刘某送餐途中猝死,他的订单信息有明显异常,但是平台却没有发现并及时通知劳务外包公司。平台这种劳务分包的方式虽然免除了自己的雇主责任,但是却逃不掉没有及时反馈信息的责任。

  

  最终经过审理,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认定,外卖平台和雇佣公司均有过错,分别承担20%和70%的责任。而刘某对自己的健康情况没有充分全面的了解,身体不适仍超负荷接单,也要承担10%的责任。最终刘某的家属共计获得包括保险理赔在内的赔偿金217万元。这起悲剧中虽然家属得到了赔偿,但是也曝光出了外卖行业的乱象,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也该早日有所行动,不要让劳动者和消费者都寒了心!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