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女子多年无子,破庙中救助难产狐狸,竟得神女显灵赐子
话说明朝永乐年间,安庆有一张姓大户人家,据说是世代簪缨家族的旁支,祖上也曾封侯拜相。到了这一代,虽说有些没落,但是家族嫡支仍旧有人圣眷颇浓。因此,这张姓人家虽说偏居一隅,男主人仅是缙绅出身,在当地却也是父母官都要礼让三分的存在,更何况家资丰厚,田产铺子众多,自然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张家的女主人余氏,乃是皇商出身,家里豪富,自幼用心教养,琴棋书画无所不精。余家与张家不同,因着根基不深,向来重视姻亲关系。因此,家中但凡有女儿出生,不论生母是何身份,一律寄养在正室名下充做嫡女,延请名师细心教导,待到长成,再与各个家族联姻。

这余氏自幼样貌出色,又聪慧异常,因此待到出阁,已是一家有女百家求。父亲为了攀上张家,特地抛出余氏主动结亲,可惜未能入嫡支的眼,最终选择了和本家关系很近的张衍结秦晋之好。这张衍也是一表人才,又是这一支唯一的嫡子,待人温和谦逊,从无富家纨绔的恶习,余氏自然没有不满意的。
小夫妻两自从成亲,关系一日好过一日,仿佛蜜里调油。美中不足的是,一直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刚开始还好,张衍争气,余氏温恭,婆婆也不好横加干涉。但这日子久了,难免会心急,明里暗里的施加压力。余氏更是心急,郎心易变,儿子才是女人后半生的底气。因此不说平日里延医问药,汤药不断,到后来更是逢庙必拜,逢神必跪。可这香油钱捐出了不知凡几,肚子仿佛盐碱地,更是万顷无一苗。

这天余氏又拜送子观音归来,途中经过一座破庙,刚好大雨滂沱,便携众人到庙中躲雨。这庙里荒草萋萋,陈设乱倒,一副破败之相。余氏许是拜惯了神佛,虔诚之心已入骨髓,不忍庙中乱景,亲自带领下人将庙里好好清扫一番,扶正了神像,又将随身带来的糕点供奉上去,好好拜了又拜。
这一番折腾下来,已经晌午,这大雨似乎仍未有停歇之意。余氏心中暗暗焦急起来,虽说带来的丫鬟仆从众多,但是女子彻夜不归,终究于名声有损。正是踌躇时刻,突然听到下人驱赶呵斥之声,忙差丫鬟去问。

不一会丫鬟来报,外面有一狐狸徘徊不去。余氏心中惊奇,不由到外间查看。这一看竟真看出端倪,原来这竟是一只怀孕的母狐狸。见这一室的人,却依然没有避走,只怕是要生了。此时外面瓢泼大雨,若是生在野外,只怕幼狐难以存活。为母之心,畜生也不例外,这是想等着他们离开好生崽。
余氏不由心生怜悯,吩咐吓人,不许驱赶狐狸,全部避到耳房不许说话,更不许乱走。这狐狸生产之时直奔庙里而来,可见之前就已经看好的地方,因此谁占了谁的地方犹未可知。并且吩咐丫鬟拿来马车中的软垫,搭了一个临时的窝,又放了吃食和水,顾不得尊卑有别,和下人们挤到一间耳房避开。见到狐狸似乎懂了她的意思才安下心来。
狐狸在软垫做的窝中产子,余氏在耳房焦心不已。眼看天色渐晚,这狐狸还没生完,此时已经有4只小狐狸出生,母狐狸每生一个都会舔舐干净。到了第五只的时候,却是艰难异常,似乎是力气耗尽,眼见没了动静。
到底是条生命,上天有好生之德,她怎么能忍心看着它一尸几命。余氏再也坐不住了,带着贴身的丫鬟妈子走了出来,一边温柔的安抚,一边上前查看。有经验的老妈子立刻说到,这是子大难产,再不生出来,只怕要憋死了。顾不得其他,余氏立刻上前帮忙拽出了小狐狸,众人齐心协力,总算是保住了这一家6口。

雨总算在天黑之前停了,余氏拿出了车上所有的吃食,又用自己的铜盆倒了满满一盆的水放母狐面前,才算放下心来,带领众人回家。
当晚,余氏梦中出现一位神女,看面相装扮,竟和庙中供奉的神像一般无二,正待疑惑。只见对方笑容慈善的开口称,余家这一代掌权人为富不仁,官商勾结,祸害百姓。因此殃及后代子孙,从余氏这一代起,余氏子孙个个命中无子,一代而终。今日见余氏虔诚,并且心有大善,能够心存众生,庙内帮助狐狸产子,因此特地开恩,送她一子。
余氏第二日醒来,想起昨夜的梦,不由好笑,觉得是自己心病成疾,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罢了。谁知月余之后,竟然真的开始出现孕中反应,忙叫大夫诊脉,谁知真的是心想事成。不禁唏嘘不已,原来当日庙中一时善念,所救的何止狐狸,竟也是自己的孩儿。所以人啊,存好心,做好事,自然会有好报。
余氏将此事告知张衍。夫妻二人急忙到庙中还愿,千恩万谢的叩拜神仙显灵。十月怀胎,果然产下麟儿。从此夫妻二人,吃斋念佛,修桥铺路,恩及乡里,一时传为美谈。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