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诗人王昌龄,七绝圣手命多坎,难逃妒恨断余生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享有盛誉的一位著名诗人。在他的文学成就中以七绝诗尤为出色。时人评价说甚至可以于李白的诗作相媲美。也因故被冠以七绝圣手的名号。

  一,浅谈王昌龄

  就其文学贡献上来说王昌龄的诗作流畅通脱,高昂向上,因此深受后人的推崇。从王昌龄的诗中,我们更能领略到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精神。除此之外,还深深蕴含了他对下层人民的关怀。体现了一个诗人的宽大视野和博大胸怀。然而,才华熠熠的王昌龄的一生却是坎坷多难的,为官的种种不顺,使他身心疲惫。他的内心是悲怆的。燥乱的作为诗人的他也只能把他的情感寄托于文字之中。然而这溢于言表的才华,却又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王昌龄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所做的诗句气势雄厚,格调高昂,其最大的成就就是将七绝推向了高峰。故被人尊称为七绝圣手。他的诗多是抒写战士的爱国立功,还有思念家乡的复杂心绪。王昌龄的才华就展现在了他诗歌创作上,语言圆润慰藉。此外音调上的婉转和谐更是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儿。为许多人所钦羡。正因如此他的许多描写边塞生活的七绝都被。推为边塞之名作。其中以《出塞》一诗,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这些才华使他赢得了志同道合的人的认可。使他得到了广大文人的推崇,更使他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拥护和传诵。但是正因为他的才华,才遭奸人所嫉无奈一命呜呼,实为可惜。

  二,官场失意,诗坛显名

  王昌龄早年贫贱,以从事农工来生活,即将到了不惑之年时才刚刚中了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受巳水尉。因事贬谪南岭,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他的一生都是屈居于下僚,其中有两次遭贬。辗转游离度日,也可以粗略的说在他的30年仕途生涯中,就有20年遭贬谪。宦海的失意并没有影响到他的文坛的得意。王昌龄算得上是盛唐诗坛中的一位著名诗人。当时既名重一时,他被称作诗家天子王昌龄。这源自于他诗名早著,所以王昌龄与当时很多颇负盛名的诗人交游颇多。友谊也很深厚,比如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跟高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人也都有交谊。

  文坛上颇负盛名的他最终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都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迁回了亳州之时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唐才子传》所记载的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嫉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怒,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揭开了王昌龄遇害的原因,竟然是遭人嫉妒,许多史学家认为闾丘晓嫉妒王昌龄的诗才与名气。他认为在当时天下大乱之际,可以为所欲为。王昌龄只是一被贬谪小官吏,朝廷自顾不暇,还有谁来问津他的死活?于是悲剧发生了,一代诗杰人头落地,

  王昌龄一生的命运是如此不济,不惑之年刚刚得志,期间又两次遭贬,过着辗转游离的生活。他在文学方面颇有名气,却又因妒忌而丧命。更何况诗人之死也鲜为人知,唯有留下的墨迹才能为后人所知,当人们知道王昌龄是死于非命,死于权势的嫉才,或者是赳赳武夫对于知识分子的轻蔑而随意枉杀诗人时,所有人都为之深感气愤,然而好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草菅人命的闾丘晓更是逃脱不了罪行。当时在任的宰相兼河南节度使的张镐,在王昌龄冤死后不久,就为他报了仇,但是那又能怎样?闾丘晓扼杀了诗人的生命,也毁了更多的绝非凡品的诗篇。

  三,鉴古明今

  才华横溢的王昌龄,真可谓是生不逢时,生于战乱动荡的年代,并且郁郁不得志,怀有忠肝义胆的报国之心却报国无门。他内心的造乱,唯有借助他的才华展现在了他的诗作中。他的诗是用感情所浇筑才华所装潢,他的诗可以令人潸然泪下,亦可使人心振奋。他专于七绝,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他是盛唐诗坛的冉冉明星,他的才华并不会因为他仕途的不幸而受到丝毫的影响。反而复杂的感情使他的诗句倍感沉重且意味深长。然而并不是任何人都尊重这样一位灵魂的塑造者。他有被人赏识所钦佩的一面。更会有被嫉妒被暗算的可能。王昌龄就倒在了自己所持之才上。闾丘晓注定要被世人所唾弃,因为他杀掉了不仅仅是一个诗人,而是绝非凡品的诗篇。

  倘若王昌龄生活在一个社会风气淳朴的和平年代,他是否依然能写出那样荡气回肠的边塞诗呢?倘若他能被统治者所赏识,得以重用高名利禄一应俱全。他还会不会成为世人所敬仰的七绝圣手?会不会依旧有着那样的才情为世人所称颂。会不会有那么多闲暇的时间工于写作,当然历史没有假设,王昌龄的一生光辉,值得我们后人所铭记。作为后人的我们应该秉承着一颗平静的心,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当然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应该避免闾丘晓类似的小人出现在自己的身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