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时,康熙遗诏杀两子,雍正却秘密这样做

  康熙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并且拥有一群天资聪颖的儿子,但面对这样的问题却让康熙帝很苦恼。因为儿子们都很优秀,在争夺继承人这个位置时,更是明争暗斗。当时康熙帝因为兄弟间的相互残杀,还要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杀死?

  

  康熙晚年发生历史上最知名的“九龙夺嫡”,让康熙身心疲惫。胤礽是康熙最爱的皇后之子,能熟练使用满语、蒙古语、汉语官话三种语言,马术出众,能左右开弓,儒家基本经典亦能粗通,并且时常听闻圣祖宣讲治国之道。

  胤礽出生当天,其母孝诚仁皇后不幸难产崩逝,因康熙帝宠爱孝诚仁皇后,就把爱妻之情移转到儿子胤礽身上,于是便对嫡后的唯一遗孤嫡子十分爱护。

  

  胤礽14岁时,开始了与皇长子胤禔的高压关系,胤禔号称武力强壮,而胤礽在文学方面有些成果;形成习惯后,胤礽在每方面都要与胤禔交手与比较。到了20岁左右,因为“太子名分”的关系,成年皇子几乎都不与胤礽往来;事实上,其他成年皇子已在背后不断发动挑战胤礽储君地位的行动。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废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几乎同时,皇长子胤褆因为“用魇术魇废太子”而被夺爵、圈禁。

  康熙四十八年,胤礽虽然被复立太子,但也很快在康熙五十一年再度废黜,从此禁锢咸安宫。

  

  ▲康熙帝两度废黜胤礽太子之位。(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但根据雍正皇帝所著《大义觉迷录》中,却揭发康熙的惊人杀意,书中写道“大阿哥残暴横肆,暗行镇魇,冀夺储位,二阿哥昏乱失德。皇考为宗庙社稷计,将二人禁锢。”,还提到康熙下令“朕若不讳;二人断不可留”,并且这道谕旨康熙还在众臣面前宣布。

  

  ▲《大义觉迷录》由雍正皇帝所着。(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但这两位“断不可留”的皇子,为何会得到雍正皇帝差别如此巨大的对待呢?雍正能善待废太子,为何就不能原谅自己的大哥胤褆呢?

  对此,历史专栏作家小野聊国学接受小编访问表示,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利用价值不 同”,雍正其实是一位城府很深的皇帝,凡事都带有其目的,雍正登基之初,立足未稳,身边尚未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政治势力。再加上“继位合法性”的质疑声音,让雍正迫切需要朝之众臣、满洲勋贵尤其是皇室宗亲的支持和 拥护。

  

  小野聊国学分析,当时胤礽的太子之位虽然被废,而且被圈禁高墙,但其毕竟是身居太子之位,长达30多年的国之储君,势力庞大、党羽林立、盘根错节。

  对胤礽家眷的厚恩安抚,非但能够起到拉拢皇室宗亲、满洲勋贵的目的,还能树立雍正善待兄弟、仁义无比的正面形象。但皇长子胤褆,曾被康熙公开指责为“凶顽愚昧、不忠不孝”之辈,名誉扫地、声望不再!且当时因为胤褆骄傲放纵,得罪一大票皇子、大臣,以至于到后来,胤褆几乎成为了朝廷的公敌。也就是说,对于雍正皇帝而言,胤褆毫无利用价值。

  

  但即便如此,雍正也还是没有按照康熙的旨意杀了两位兄长,反而善待他们,像胤礽虽然被囚禁了起来,但也娶了不少侧室,还有不少儿女。

  雍正帝还利用他人的名义经常送胤礽东西,一直活到病死。胤禔最后也是病死在圈禁处的。

  

  ▲胤礽是清朝第一位享有公开立储权的皇太子。(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参考资料:《清史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