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徐骁若不早死,北凉铁骑必反
雪中悍刀行中,最让人不能理解的就是徐骁,在仅仅五十多岁时候,就寿终正寝了。他的死非常平静,既不是被离阳王朝赵氏皇帝逼死,也不是江湖高手潜入暗杀,只是一句“爹睡会儿”,就悄然离开人世间。
徐骁从600铁骑出锦州,追随离阳皇帝赵礼,在春秋九国混战中,帮助其灭掉六国,正因为战功赫赫,让他被册封为仅有的离阳王朝异姓王爷。不过徐骁手上有三十五万北凉铁骑,他们只知徐骁不识赵氏皇帝,这让徐骁成为离阳赵氏王朝的喉中刺。
在徐骁经营北凉三州二十多年期间,既要面对外在北莽军事进攻,还要处理离阳王朝内部,各种势力对他的攻击,毕竟数十万北凉铁骑忠于他。一旦他死去,如果自己人不能掌握北凉铁骑,那么卸磨杀驴的惨剧,就会在他死后重现。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其实徐骁率兵进驻北凉后,就一直在悄悄准备着,积累各种力量,进行谋划布局,随着徐凤年的历练成长,他知道有了接班人。只是如果徐骁没有早死的话,当看到徐凤年后期面对的困境,徐骁恐怕早就率领北凉铁骑,直捣离阳王朝京师大门了,毕竟他已经谋划很久。

徐骁是名武将,作为军人,只要兵多将广,就没有打不赢的仗。在雪中悍刀行中,再厉害的武林高手,也有换气的时候,也抵挡不住铁骑的连续冲锋。在这样的设定下,徐骁基本是天下无敌的,才有他敢马踏江湖各门派的壮举。
可就是这样的北凉王,却有收集天下武学的爱好,他在北凉王府建成九层听潮阁,藏江湖上没见过入门武学三万卷,阴阳纵横术孤本四千卷,天下奇兵利器四十九件,更是将武学圣地紫禁山庄中秘典,全部纳入囊中。
徐骁多年收集武学秘籍,让北凉王府成为天下皆知的武学图书馆,想来偷取的很多,但都是被打的半死而归。出于对武学道路追求,既然明抢不行,那么借阅总可以吧。于是有了魏叔阳、舒羞等江湖高手,拜于北凉王府门下,愿意为徐骁驱使,换来研读武学秘籍机会。
徐骁正是用这一手,将不少江湖人手笼络在手中,这些人都记得他的情分,纵使离开北凉王府后,散于各地,但北凉王徐骁人情总是要还的,只是徐骁还没发话而已。

老剑神李淳罡为情所困,自愿囚禁在听潮阁底,来一个修身养性,自我摧残,可是为何选择在北凉王府?离阳王朝大好河山千千万万,选择此地,和徐骁谋士李义山恐怕有很大关系。
因为徐骁南征北战后,最后落脚北凉王府,此时江湖第一高手王仙芝横空出世后,出现了一甲子江湖风平浪静,让人间气运大增,造就了高手辈出局面。正是这份人间气运,离阳王朝作为正统,可以培育、招揽更多江湖高手,让徐骁面对的杀机威胁陡然增多。
在这种情况下,聚义一批高手坐镇北凉王府,就是上上策了。徐骁、李义山肯定借助各种手段,让湖底老魁、李淳罡待在北凉王府,更是培养了天干地支十二死士,名义上因保护徐凤年而建立,更多是为北凉后期,可能出现突发情况,培育一支江湖高手战队。

徐骁功高震主,虽和老皇帝赵礼亲如兄弟,可那是过去式了,毕竟就是好兄弟,还摆了一出京城白衣案。此时离阳王朝已经是老皇帝儿子赵淳天下,在八子夺嫡大战中,登上皇位的赵淳,和徐骁没有任何感情,并且登基大战中,徐骁也是保持中立的。
赵淳在位期间,一直采取分化藩王、文臣武将的计策,正是这种策略,既联合其他势力压制徐骁,又让徐骁懂得收敛低调。可是徐骁清楚,赵淳没有动他,是因为北凉军对外要抵抗北莽,对内成为徐骁私人武装。
一旦双方撕破脸面,那么赵淳得不到任何好处,必然会造成内部混战。这种情况徐骁也清楚,他为何急于培养徐凤年接班,也是这样打算的。北凉军经过二十多年发展,都是上有老下有下,当他死后,这些人有可能都要跟他陪葬。

赵楷为皇帝赵淳私生子,被黄三甲评为“身负赵氏气运,天下气运仅次姜泥”,赵篆为赵淳四子,离阳王朝赵氏政权接班人,这些赵氏子孙,都有一个统一爱好,看不顺眼北凉王徐氏。
对这个卧榻之侧的异姓徐氏王爷,都是想方设法先从徐凤年下手,想将其除之后快。徐骁如不死,面对这种咄咄逼人局面,三十五万出生入死北凉铁骑,他是不会为了自己偏安一角,交出去的。而且纵使他放弃兵权,也还是有一死。
于是他让徐凤年外出历练,三进三出试探天下对徐氏的认可度,对武当进行承诺,得到道统认可,建听潮阁与各路江湖人士,达成一种利益平衡。
只是生命之花凋谢如此之快,徐骁没想到自己走得这么急,他已经铺好了路,集聚了所有力量,若离阳赵氏真的翻脸,北凉铁骑在他手中必会反。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