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老兵的“新战场”

  “今天风大,14号墩顶部护栏连接处不太牢固,马上安排人加固下。”入冬的安徽,天气渐寒,中交一航局二公司无岳高速项目大沙河特大桥施工负责人刘福杰,正在五十多米的高空对着电话大声说。

  无岳高速深处大别山革命老区腹地,全长178千米。作为全线最长特大桥,大沙河大桥是核心控制性工程。今年年初,刘福杰来到大沙河工区工作。“参加工作13年,但参与线性工程建设经验不多。新的地方、新的领域,刚接手时心里挺没底的。”刘福杰回忆。

  

  为了尽快掌握施工具体情况,刘福杰每天带着安全员往工地上跑,对照项目重大风险源台账逐一检查,发现潜在隐患,便立即叫停施工并下发整改通知单。

  挂篮施工期间,天气说变就变,晴空万里一瞬间就变得乌云密布。眼看暴风雨来临,刘福杰立即让工人们迅速撤离现场。工人老李有点不理解,“把手头的活干完再走吧,现在这雨还不大,肯定来得及。”“必须马上撤离,我们不能拿生命安全冒险。”五分钟后,果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

  

  施工技术管理,是安全工作的“上甘岭”。大沙河特大桥结构形式多,施工技术和工艺复杂,如何进一步加强技术管理、提升施工质效,是刘福杰一直思考的问题。为此,他坚持从施工一线入手,每天上工地,一方面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另一方面深入了解生产组织及墩柱、挂篮等工艺。

  刘福杰把现场的工人当作老师,虚心请教。白天将所见所闻在本子上记下来,晚上结合相关业务理论,再慢慢研究消化。经过大半年的努力,他对各道工序、技术组织做到了对答如流。

  有了技术支撑,安全工作开展得更加得心应手,他还组织编写了连续梁、承台和薄壁空心墩等五项专项施工方案。“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安全、技术不分家,只有吃透了施工技术,才能更好地保障本质安全。”他认真地说。

  目前,大沙河特大桥顺利合龙,项目也处于收尾阶段。每天看着长桥横卧沙河,刘福杰总感觉充满了干劲,暗下决心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白晓 通讯员 王超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