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弥留之际,突然大喊“我要睡地上”,儿子解释:和外室有关

  

  孙中山

  1923年3月12日,北京一单人病房,孙中山先生的意识开始模糊,说话声也渐渐混沌起来。

  身旁陪护之人无一不面露悲戚之色,安静祈祷着会有奇迹出现。突然,一句坚定且嘹亮的呼喊声从孙先生嘴里发出、划破长空:“我要睡地上去,我要睡地上......”

  在场亲属和医护人员面面相觑,宋庆龄也不明其意,急忙阻止道:“地上冷。”

  只听得他又回答道:“有冰最好。”

  大家开始发愁该如何是好,只见他又沉沉睡去,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孙中山“天下为公”

  国父去世,本就是一件很伤心的事情,他生前的最后一句话更是极具神秘色彩,始终让人摸不着头脑。仿佛他还有什么未了心愿,可绝不是睡到地上那么简单,到底是什么呢?

  就连他最亲密的宋庆龄也搞不懂。

  直到两年后,孙中山的儿子孙科才揭开这一秘密。原来,这件事与另一个女人有关,不是宋庆龄,也不是原配卢慕贞,而是被称为孙中山外室的陈粹芬。

  

  陈粹芬

  1885年5月26日,孙中山在父母的安排下迎娶了原配卢慕贞。

  彼时,卢慕贞对这个气度不凡的男子动了心;但孙中山却对这位17岁的女孩没有丝毫兴趣,他心中满是家国报负。

  不仅如此,他也清楚,父母为他娶妻就是为了拴住自己那颗不安分的心,因此,眼前这个女孩便也成为了他的阻碍。

  

  卢慕贞

  孙中山要做的事情,谁也挡不住。

  婚后三个月,他便重返香港中央书院,后又进入雅丽医校,在此过程中,他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专制和卖国,对此深深不满,到处发表反清言论。

  毕业后,孙中山先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同时也不忘结纳反清秘密会社,打算创建革命团体。

  

  青年孙中山

  很快,时间到了1892年。

  这年夏天,孙中山、陈少白、杨鹤岭等人聚集在杨耀记商店中,细数清王朝的种种恶行,筹划如何能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他们高亢的声音、义正词严的辩论,引来了无数过路人的关注,但这些人不是对他们敬而远之,就是极尽冷嘲热讽。

  

  孙中山

  突然,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闯进围观人群,在陈少白耳边小声说了几句话,接着又瞪大眼睛看着眉彩飞扬、谈吐自如的孙中山,过不多久,她又先行离开了。

  事后,机敏的孙中山对此事有些许诧异,但他还没来得及细想,又继续开始了后面的活动。

  几天后,孙中山去培道书室参加年少会活动,可不曾想,又遇见了那个女孩。

  听完牧师布道后,陈少白正式向孙中山介绍这女孩:“这是我堂妹四姑,父亲生前是一名中医,学过几年武术,吃了很多苦,那天听了你的演讲很感兴趣,但因有事在身不得不先行离开,所以,今天特地央求我带她来见你。”

  

  陈粹芬

  孙中山看着眼前这位简单稚嫩却眼神坚毅的女孩,有点惊讶:“很多人对我们都唯恐避之不及,你一个女孩子,竟会对国家和朝廷之事感兴趣?”

  她回答道:“咦,孙先生这么说话,可不像是一个有着男女平等思想的人,怎么?你下了演讲台就换了一副面孔?”

  孙中山快速扫了一眼四姑没有被裹足的脚,发出一声感慨,答非所问:“小时候,我看到姐姐被母亲要求裹脚时很痛苦,我也曾抗议过,但她们都不敢违背公序良俗,最终还是裹了脚。”

  不料,女孩对这个话题很敏感:“孙先生是在说我的脚大?”

  孙中山道:“不是的,对不起,第一次见面就谈论你的脚很不礼貌。但其实,我只是想说,看到你,就让我想起来社会上强加于女子身上的种种不公平事件,很痛心疾首……”。

  

  孙中山

  随后,孙中山针对社会上的男女不公平现象逐一发表批评,言语都是那女孩闻所未闻之见解。

  这一席话,也彻底俘虏了这女孩的心,她一改对孙中山最初的看法,渐生浓浓敬佩之心。此后,她经常去听孙中山演讲,有时也会和陈少白一起去孙中山在教友会的住所闲谈。

  中秋节那天,女孩独身一人来探访谋求大计的孙中山,也是在这天,孙中山才得知这女孩真名唤做“陈粹芬”。

  初听此名时,孙中山神秘一笑:“这名字好,我们中国人,给女孩起名字都喜欢与花有关,你的“芬”也是如此,是花的芬芳,但这个“粹”字,就特别惊艳了,乃日月之精华。“粹芬”连在一起,就代表了你是最精华的芬芳!”

  

  陈粹芬与孙中山

  陈粹芬从没想过,自己的名字能有这么多名堂,更让她没想到的是,孙先生除了有革命信念外,在生活中还有如此细心的一面。她渐渐沦陷了。

  而对面的孙中山,对眼前的女孩了解地越多,就越欣喜。她虽没读过多少书,但和普通女子不同,她同自己一样,有着拯救万民的理想,她的大仁大义、机智灵敏,更是不可多得。

  不知不觉间,二人走到了一起。可也正是在此时,陈粹芬才知道,孙中山早在1885年就有了婚配,也有了儿子,只不过他们都远在家乡。

  

  孙中山、卢慕贞与家人

  这一消息对陈粹芬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面对此消息,她平时的大气和淡定瞬间消失,只剩下茫然、无助和自卑。

  她实在不知该如何抉择,和出身名门的原配相比,她既没有显赫的父母,也没读过几年书,根本没有任何骄傲的资本……

  可是,就这么轻易放弃吗?虽然相处时间并不长,但孙先生在她的心目中,早已成为了一种无法割舍的存在……

  历经数日的思想挣扎后,她决定留下来:只要孙先生需要,自己便要坚定地陪伴着他,即使没有任何名分。

  后来,随着孙中山革命策略的转变,她又一路跟随孙中山北上,试图拉拢李鸿章为同盟;接着,又为他彻底推翻清政府的计划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孙中山

  1894年,孙中山创办兴中会,急需会员,陈粹芬便四处奔波,发展了郑士良等众多革命家入会。但也因此,二人成为了清政府的通缉犯,面对通缉,学过武术的陈粹芬又成了孙中山的私人护卫,处处保护着他。

  1895年,孙中山筹备广州起义,陈粹芬便在广州开了一家药铺,名为卖药,实际上是掩护孙中山从香港采购武器的幌子。

  

  孙中山与革命友人

  广州起义失败后,二人再次成为清廷通缉犯,为给孙中山争取时间,陈粹芬将自己乔装打扮成孙中山,开始逃亡。

  行至深夜,二人到达一客栈,匆匆住了进去,但即使如此,他们也很容易被清兵发现。为了能随时注意到门外的动静,二人决定躺在地上睡觉。

  陈粹芬打算让孙中山睡床上,但孙中山不愿意:“我要睡地上去。”

  陈粹芬说:“地上凉。”

  孙中山却说:“有冰更好。”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孙中山在最后弥留之际,突然会大喊“我要睡地上”。

  也许,最艰难时刻的经历,和当初陪在他身边的人,永远是他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一幕,即使是疾病缠身,即使是已经丧失意识。

  

  孙中山和陈粹芬

  这次起义的失败,让孙中山深切明白了目前在国内宣传革命的艰苦,便提议与陈粹芬一起前往日本。陈粹芬毅然表示:先生去哪里,粹芬就去哪里。

  到达日本后,情况果然没有了那么糟。

  孙中山逐渐开始与革命同僚商量救国大计,陈粹芬不能给以政治决策,便转身做起了贤内助:烧菜做饭、洗衣服、整理事务,陪同孙中山接待蒋中正、陈其美、黄兴等人。

  每次见面,朋友们都对陈粹芬赞不绝口:有了夫人,孙中山先生才能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搞革命。

  投身中国革命的宫崎滔天还曾这样评价陈粹芬:“照顾孙先生日常生活的那位中国妇女同志,真是个女杰!革命家的女性只有这样才能担当大事。”

  

  宫崎滔天

  此时此刻,虽然孙中山并未给她一个名分,但身边的人全都不约而同都唤她为孙夫人,陈粹芬在给朋友们的信中也常以“孙陈粹芬”自居。

  或许,在某一天的午夜梦回,陈粹芬也曾憧憬过,将来有一天,她的孙先生也能明媒正娶她吧!

  日子一天天过去,革命每天都有新计划,国际局势每天也都在变化,在异国的日子并不十分顺利。

  1905年10月,孙中山被日本政府驱逐到南洋,陈粹芬也随行,二人又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日子。

  1907年,孙中山回到广东,重新发动多次起义,陈粹芬凭借着自己骑术高、枪法好的优势,一直随军征战。

  除此之外,她还在军队中担任着印刷革命文件、煮饭、送水、照顾士兵的工作。虽然很劳累,但她从未有过一丝抱怨。

  她对革命的赤诚、为人的勤劳勇敢、对孙中山的支持和追随,都成为了艰难时期孙中山心中莫大的慰藉和靠山。能够帮助他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直至革命成功。

  她不计名分,不辞辛苦,也极大地安慰了孙中山那颗愧对发妻卢慕贞的心。

  

  孙中山赠予陈粹芬的表

  孙中山身边的朋友都知道,他对原配卢慕贞并没有什么感情,远在家乡、饱受封建思想摧残的她,怎么看,都不能与先进的革命家孙中山匹配。

  因此,一旦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成功,一定要与之离婚。而如今陪伴在孙中山身边的陈粹芬,有进步思想,有才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也是孙夫人的不二人选。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革命成功,宣布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在众人的一片欢呼声中,陈粹芬不辞而别。

  

  孙中山就任大总统

  吃瓜群众们见此,更加不明所以:协助孙先生反清革命中,陈粹芬功不可没。怎么现在成功了,孙先生却要抛弃她,这也太不人道了!

  听到这些风言风语后,陈粹芬立马站出来回应道:“我跟中山反清建立了中华民国,我救国救民的志愿已达。我自知出身贫苦,知识有限,自愿分离,并不是中山弃我。所以说中山待我不薄,也不负我。”

  即使是离去的最后一刻,她也不愿让孙中山背负骂名。

  她要离开,也是再三权衡利弊的结果。她知道,自己如今已完成了使命,也是离去的好时机。

  因为有的人,只适合共患难。有时候,爱一个人,或许只要轰轰烈烈陪他一程就很好。如今,已贵为总统的孙先生,当然值得与更好的人在一起。

  后来,陈粹芬退居澳门,又去了东南亚,过起了隐居般的生活。而孙中山,这一伟大的革命家,身边更是不缺乏才女的追随。

  很快,好友宋嘉树的女儿宋庆龄出现了,二人很快坠入爱河。

  相比陈粹芬,宋庆龄既有强大的家庭背景,又见多识广,能够更好地帮助孙中山建设新国家。1915年,二人正式结为夫妻。

  

  孙中山和宋庆龄

  消息传到陈粹芬耳边时,她既开心又难过,但又表现地十分大度:“中山娶了宋夫人之后有了贤内助,诸事顺利了,应当为他们祝福。”

  陈粹芬,从来都没有执念。若说有,那就是一心一意追随先生革命,直到成功。

  后来的那些年,她一直记挂着孙中山,终身未嫁未育。

  为让独身一人的生活不再那么枯燥乏味陈粹芬前往槟城后,抱养了一名华侨女婴做女儿,取名孙容,是为纪念她和孙中山的感情。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陈粹芬面朝北方,失声大哭。

  后来,有人讲起先生逝世前那幕时,她心里五味杂陈,有点酸涩,又有点感动:二人经历了那么多,但仍旧无缘在一起,如今斯人又去。但她又知道了,他的心中从来不是没有自己,这一生,就这样,也值了。

  

  陈粹芬与孙科

  后来几年,孙科无数次邀请陈粹芬回孙家居住,但无一例外,陈粹芬全都拒绝,她认为,自己并非属于孙家人,居住在那里不合适。

  孙科只好退而求其次,邀请她携女儿回澳门居住。

  1932年,陈粹芬终于接受孙科邀请,前往孙家居住,帮助孩子们操持家事。在此过程中,养女孙容与孙中山大哥孙眉的孙儿孙乾相识相知并迅速坠入爱河。

  为成全他们,孙科出面将孙容恢复原姓,二人终成眷属,陈粹芬则在女儿与女婿的供养中安度晚年。

  

  陈粹芬与养女一家

  看着女儿女婿,陈粹芬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和孙中山,当年的热血、热爱与勇敢,终究延续了下来,并化为一种新的形式存在。幸好,女儿女婿组成了一个美满的家庭,也弥补了她人生一大遗憾。

  1960年秋,陈粹芬因病去世,葬礼极其低调,没有邀请任何朋友,也没有广而告之,只有几位亲人到场,给她伟大而又平凡的一生划上了句号。

  1986年末,女婿孙乾亲手将陈粹芬的遗骨迁至中山县翠亨村孙氏家族墓地之内,墓碑上书:孙陈粹芬夫人之墓。

  这大概也是孙家人对陈粹芬最至高无上的认可了。

  陈粹芬的一生,成就了孙中山的一生。

  

  陈粹芬葬礼

  从初识、到相知,她极尽勇气;陪他奋斗时,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成功时,为他考虑更好地前途和未来;离开后,默默帮他澄清误会;没有希望在一起时,便用自己的方式纪念它……

  她没有国母宋庆龄的美好家境和渊博学识,她没有卢慕贞明媒正娶的身份和家庭后盾,但她却用自己的勇气和力量做先生的左右手,帮他实现了建立新国家的梦想,帮后世人打造了一个新世界。

  她不计较个人利益,只为帮助心爱男子成就后世人,怎一个“伟大”可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