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老兵:岁月印记 朝鲜战场上的不朽辉煌

  ——无论在哪个年代,

  没有情怀的人生是暗淡的,

  对于人如此,

  对于民族更是如此。

  遥想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朝鲜战场,无数中国人民志愿军军人在那里留下了宝贵的生命和年轻的身影。身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探知那个年代的硝烟和战火,但小潼有幸去重庆潼南采访到两位“抗美援朝”退伍军人——戴玉栋老人和黄华强老人。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我们一起聆听他们那段藏在尘埃里的军旅故事。

  他是重庆市潼南区人,1934年5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1953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5月入朝参加了二00团金城战役攻打石砚洞北山,丁字山战斗。在部队工作26年,1978年9月转业回到家乡,任潼南县商业局副局长,继续在政工等岗位上发挥余热,一片赤诚回馈家乡。

  戴玉栋他就是潼南最美军人——戴玉栋。

  01

  “我叫戴玉栋,我是一名步兵”

  和那个年代大多数人参军的理由一样,小时候戴玉栋家里特别穷,吃不饱穿不暖,家中还有三个弟兄。年仅12岁的他,在同龄人还在玩乐读书的年纪,已经承担起照顾家人的重担。解放以后,戴玉栋响应党的号召,52年就入了团。

  他说:“ 参军了,但是当时我的姐姐和一些亲属都不让我来,我还是想锻炼下自己,哪怕牺牲了,父母也是光荣军属。”

  就是顶着这份信念,他来到了部队上,做了一名负责后勤运输的步兵。

  六十七师老战友合影

  “ 我主要扛炮弹和食品到前线,回来抬伤员,每天晚上要把烈士装到马车上,拉到后方安葬。我们驻地是在最前线的一个转运站,离最前线5公里左右,每天晚上至少来回两次以上,白天就在坑道里休息,不然会暴露目标。”

  既要顶着恐惧搬运自己的战友,让他们的英魂回归故里,又要时刻小心敌人的埋伏,这样的体验是身在和平年代的我想都不敢想的。

  02

  “我没想过活着回来”

  到了前线,危险和牺牲是必然存在的,但在戴玉栋老人的嘴里,过去的一切都那么云淡风轻。

  “ 当时我们都没有想活着回来,都是准备牺牲,我们当时入朝,我们这个县,1200个人。刚开始的时候有点紧张,但是真的到了前线,什么都不考虑了。”

  戴玉栋老人还说:“ 到了夜里,经常装一些烈士,特别是看到我们四川这一批,因为穿的衣服都是崭新的,人也都白白的,看着心情很难受,有的队友不到十天就牺牲了,自己能够见证胜利并且活下来很幸运。”

  可以想象,在战场上,身边满是战火的硝烟和死去的战友,心中该是怎样一种绝望。

  我想,这个世界上本没有什么云淡风轻,有的只是久经磨砺。而拥有这样一段过往的人,注定了这一生的不凡。

  03

  “实实在在做事情,积极专研学习”

  经历过朝鲜战争的“洗礼”,见证无数战友的离去,“幸运”活下来的戴玉栋更加明白活着的价值。

  “既然活了下来,就不能白白的活着”,我认为这句话是对他最好的注解。

  78年转业以后,戴玉栋做了多年的政治思想工作,当干事、当副科长,很多岗位上都有他勤勤恳恳的身影。

  除了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戴玉栋老人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字爱好者”。《平凡一生》回忆录计15篇文章三万伍仟余字,十三首诗句和四句中外哲理格言。有九篇作品参加了全国征文大赛,被评为一、二等奖,最佳创作奖等殊荣。

  戴玉栋诗句、格言精选(部分)当然,戴玉栋老人这一生获得的殊荣远不及此。在部队工作26年,曾荣立三等功两次,各种奖励20余次,荣获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选为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届军械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的代表等等。

  一张张证书,一张张合影,不仅仅是个人荣誉的最高体现,更关乎“民族大义”,戴玉栋和他的战友们,用血肉之躯换来了如今的和平与安稳,这样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中国中央领导同志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届军械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全体合影

  (1957年6月3日)

  就像他给年轻人的忠告所说的那样:“实实在在做事情,认真肯干,积极专研学习,就一定能收获些什么。”

  他是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炮8师43团老兵,现任重庆潼南区抗美援朝老兵协会会长,1949年11月参军 ,19岁到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黄华强他同样是潼南人民心中的英雄——黄华强。

  01

  “我叫黄华强,我希望我的子女都去当兵”

  黄华强老人今年88岁高龄了,但聊起“抗美援朝”那些过往,依旧思绪清晰、逻辑清楚,人也格外精神。

  “ 4个孩子(2儿2女)都在读大学,我们都劝他们去当兵。爷爷的光荣和幸福都是奋斗得来的,当爷爷的一定要把自己在部队的经历讲给他们听,希望他们能继承和发扬,去部队,为国家做贡献,要立功,团结同志,做一个人民的好战士。”

  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安稳度过这一生,不求富贵,不求荣誉,只愿平安。而有的父母,深知国家这个“大家”的重要性,心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把自己、子女的一生都奉献给祖国,这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02

  “我们的目的是消灭敌人”

  听黄华强说起战场上的事迹,我仿佛听到了战争年代的“战火声”。

  “开始我们去的时候是罗马炮,后面改成榴弹炮,最后又变成喀秋莎(火箭炮),我们在朝鲜改装了三次。刚去的时候我是步兵,去朝鲜用的夹板枪,我们主要是保护我们的大炮,消灭敌人,多次改装就是为了把敌人打垮。”

  试想下,黄华强每天都会面临这样的“枪林弹雨”,身上留下了不少战争的痕迹。他的右脚受过伤,第一次是子弹打的,第二是炮弹皮,打的腰部,两次受伤都只在卫生队医院里住了20天,取了弹片就继续加入战斗。

  就是这样一位可爱的老人,和我们聊到这些痛苦的回忆时,脸上丝毫没有表现出一丝懊悔和恐惧。在他看来,如何打垮美帝国主义,胜利的回国,跨过鸭绿江,才是唯一心愿。

  黄华强老人还说:“ 我们去的时候有1000多人,跨过鸭绿江,现在回来只剩了十几个人了,都老了。”

  有时候死去的人不是最可悲的,可悲的是那群活下来的人,因为他们要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战友的离去,余下的生命还要替死去的人继续活下去。

  03

  “祖国越来越强大,年轻人要好好珍惜”

  在朝鲜战场上,黄华强老人立了三等功两次,嘉奖四次,后来也入了党。身披多项殊荣的他,没有忘记过去,更没有忘记与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

  58年4月退伍以后,黄华强老人三次访朝,最近一次是去年10月。

  “ 我经常回顾我的战友,怀念在战斗中团结、友爱的精神。很多60多70多都死了,剩下的现在年纪大了,病也多了,都80多90了。所以我很喜欢参加志愿军的聚会,几乎现在每年都有人来慰问我们,很关心我们,我也在搞老兵协会的工作。”

  黄华强还对年轻人说:“我们祖国现在建设强大,简直是太好了,交通四通八达,不可想象,现在的房子和机场建设都比以前好,要好好好珍惜。”

  是啊,如今我能够静静的坐下来和两位老人聊往事,全都是他们和无数英烈用血肉换来的和平,我们还有什么不知足呢。

  写在最后:当兵时,他们时刻准备着,为保卫国家保卫人民而牺牲,退役时,他们不改军人本色,继续在自己的人生“战场”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为社会、为家乡做出更多贡献。无论何时,他们都永葆军人本色。

  谨以此文,在“八一”建军节,向中国军人致敬!

  -end-

  原创文章 未经授权 谢绝转载

  图片:《平凡人生家传老照片-戴玉栋》

  本期编辑:杨钦越

  本期排版:蔡沁汝

  责任编辑:彭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