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到来:生活即将改变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十部》(91)

  《我们从生活中获得什么?》

  我们试图从生活中获得什么?生活让我们获得了什么?我们都认为,可以从生活中获得想要的一切,就看我们是否努力,是否有智慧和能力达到目的。难道这是真的吗?生活中潜藏着我们需要的一切吗?比如说,我们需要长生不老,我们需要永不死亡,这能办到吗?不设置这种极端的想象,就是爱、富足与幸福我们也极难办到,就是获得,也仅仅是某时某处的碎片式存在。

  

  似乎人们想要获得的一切,都是生活中的稀缺资源,不是人们难以获得,就是根本不可能获得。是生活本就缺乏我们想要的一切,还是我们要错了地方?生活的构成中本就没有这些东西的存在,或它们极难存在,我们又怎么能从生活中获得?这就是说,生活本就是一片沙漠,我们非要在其中取水和捕鱼,这不是一种勉强及逻辑的荒谬吗?生活的内容是我们设置的,我们设置了灾祸与苦难,却偏要从其中获取幸福与愉悦,这可能吗?这不荒唐吗?

  显然,生活给予我们什么,是看我们往生活里装载了什么?我们装载进生活中是竞争、是隔阂、是猜疑、是算计、是防备,是各自独立的存在、是贪得无厌的行为、是勾心斗角的纠缠、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这些内容充斥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垄断了我们全部的生活事实,那我们能从生活中得到什么?我们总是幻想着能从生活中获得真善美、能从生活中获得爱与亲密无间的关系、能从生活中获得永远的幸福与愉悦……这有可能吗?

  数千年来的生活事实告诉我们,我们从生活得到的是些许的满足与快乐,但更多得到的是:失望、艰辛、忧愁、焦虑、痛苦与无法摆脱的困境。生活当中充斥着什么?我们非常清楚,生活就像一潭污泥淖水,里面包含着人间的一切希望,也混杂着一切丑恶。我们都在竭力地从生活中打捞自己的所需,但我们却没有尽心尽力地在生活中布置一切,我们也无从布置一切。也就是说,生活只是一场偶然的际遇和一场捕捉幸运的游戏,我们都在经营着自己,谁在经营着人类必然的生活?

  

  人类生活的逆转终于从感知社会开始,我们开始有意识地为自己准备了一种生活,这就是说,人类终于开始了有意识的、有设计的、有理有据的、理性的生活。这个逻辑极其简单,我们需要什么,我们就在生活中设置什么;我们需要在生活中达到什么目的,生活中就充满了什么;我们需要生活呈现出什么形态,我们就在生活中做出什么行为;我们需要生活给予我们什么,我们就先给予生活什么。生活的主体是人而不是物,我们得准备好有什么样的人来生活。如果我们准备的是,对生活予取予夺、满怀自私欲望的人,我们能有宁静、和谐、美好、幸福的生活吗?我们将什么样的人投入生活,生活就会呈现出什么形态,生活仅仅是人的舞台。生活的后台是人,是人的思想理念,也就是说,生活是人思想理念的表达,生活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的综合反映。我们要有什么样的生活,我们就得做什么样的人。

  在感知社会,人从生活中获取什么极为简单又极为明确,就是愉悦的感知。这个明确目的简单化了生活的内容,这就如同只从水中捕鱼一样,我们从生活中只取愉悦,生活中也就只有愉悦这一种内容。与愉悦不相容的一切内容都被排除,我们一心一意在生活中经营愉悦和获取愉悦,只运行愉悦感知的生活不可能陷入纷争与混乱,一切不利于感知愉悦的事物被排除在生活运行之外,人们的一切不利于感知愉悦的行为也被杜绝在生活运行之中。我们给予生活愉悦的材料,生活便加工成愉悦的感知回馈给我们。这样的生活既单纯又有序,我们从生活中获得什么?只能是愉悦的感知,因为生活只产生这样的内容。

  

  感知社会就是我们为自己准备的生活,至关重要的是,我们为这样的生活准备好了这样的人。每个人只有一个目的,从生活中获取愉悦,除此以外,再无别的目的。愉悦与否成为检验生活与检验人们行为的唯一标准。这样目的统一、思想统一、行为统一和生活内容统一就是我们生活有序运行的保证,在这样的社会生活之中,我们除了获得愉悦的感知,我们还能获得什么?(接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