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队、爱心便民组…全速驰援!感谢有你!

  海珠疫情牵动着大家的心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大爱驰援

  冲锋在前,星夜无眠

  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

  汇聚成一道道亮光

  筑起海珠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

  防护服之下

  电话线那头

  也许你不曾见到他们的全貌真容

  但他们始终全然付出

  悉心照料我们身边的老老少少

  他们或是繁忙的物资“配送员”

  或是热心解答问题的“接线员”

  又或是转运人员的“护送队”

  ……

  

  这些坚守的身影令人感动

  他们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和力量!

  疫情防控突击队,持续奋战!

  从化区第六批支援海珠疫情防控突击队,奔赴大塘片区疫情防控一线,持续奋战在疫情高风险区。

  面对物资配送任务

  各组有“妙招”

  支援大塘片区的第一组面对每次近2000份的定期物资配送任务,他们采取“分段精准配送”方式,先线上收集好群众的需求,汇总成册,由队员分批将物资搬运到指定地点,再由熟悉住户分布情况的末端队员精准送到住户群众手里,提高了工作效率,物资派送工作井然有序。

  

  支援大塘片区第二网格的第二组队员们对负责的6条巷子60余个楼栋开展“敲门行动”,走街串巷摸排信息,累计爬楼600余层,摸查人员500余人次,形成群众花名册,建立“突击队员—房东—住户”三级网格微信群服务管理体系。建立体系后,队员们成为了心系群众安危冷暖的知心者。

  

  全时在线

  做群众的“贴心人”

  随着一线工作深入推进,群众对队员们逐渐产生了信赖,队员们时常在睡梦中接到群众的电话,向队员反馈诉求,寻求帮助。面对群众的呼声,队员们都是第一时间做好安抚,讲解政策,第一时间将诉求反馈到网格指挥部,尽最大可能解决群众的需求。

  11月28日回到驻地后,支援第三网格的第三组队员黄森同志突然接到其通知转运的群众电来,称其母亲转运后而没及时买到车票,黄森同志一边安抚其情绪一边询问具体情况,同时向指挥部报告寻求解决办法,最终引导当事人就近重新进行核酸检测转回绿码,成功上车返乡。

  全速驰援!“尖刀班”在行动

  在海珠疫情防控一线,还有不少番禺“尖刀班”的身影,他们用汗水和行动筑起坚实的疫情防控“防护墙”。

  逆行走暗巷

  温暖在人间

  面对紧急的物资派发任务,番禺区85名尖刀班队员立即响应号召挺身而出,联合无线电集团18名骨干组成夜间特勤队,火速进驻网格连夜为群众进行生活物资派送。

  队员们奋不顾身,从黑暗、狭窄的巷道中逆行而入,微弱的手机光源微光成炬。经过4、5个小时的连续作战,7000份物资在凌晨1时全部派发至群众手中。

  “哪里有需要

  我们就去哪里!”

  番禺区中心医院医生许梦杰、徐赫多次参加防疫,是支援队伍中的“多面手”。从定点采样到上门采样,从院感防护培训到医疗物资配备,都出现了他们的身影,他们说“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去哪里”。

  

  “老兵”支援队,再赴“疫”线

  在南沙区支援海珠区的抗疫前线,活跃着一支由退役军人组成的“老兵”支援队。他们将在部队“大熔炉”里锻造出的优良品质发挥得淋漓尽致……

  冲在最前面

  先挑最重、最难的活干

  南沙区委统战部民宗科负责人潘超驾驶着电动三轮车,车上放满了米、面等物资,目的地是他所负责的康鹭片区13网格三片区。

  等到电动三轮车艰难地进了小巷,潘超才招呼组员们过来搬运物资。组员郭嘉俊说,每次小组执行任务,潘超都是如此,自己先挑最重、最难的活干。

  “这是部队作风,军人都这样!冲在前面,能带头、有担当。”同样当过兵的郭嘉俊说道。

  

  轻伤不下火线

  彰显军人本色

  13网格三片区A班组员、来自南沙区委统战部的李友清,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在参与两天艰苦的支援工作后,他的皮肤突然开始过敏,背部和手臂等处出现了大面积红疹。在使用常备药简单处理之后,李友清发扬“轻伤不下火线”的军人本色,仍旧穿着厚厚的“大白”防护服,接续奋战10天,没有请过一次假。

  

  医护人员的暖心守护

  增城区支援南洲街道疫情防控突击队中的卫健系统人员,以实际行动彰显医护人员的使命与担当,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爬楼梯上门采核酸

  教导群众使用抗原自检

  身穿防护服,肩挎一个自制的摆放采样物资的纸皮盒,外加腰间系着的黄色塑料袋,这套“爆款”是扫楼采集核酸不可或缺的装备。

  

  第五网格由于楼道狭窄,四周环境阴暗,穿梭于此的医护人员不得不小心翼翼上楼,大家也都在默默坚持。

  

  后来,上门采集的任务还增加了一项——向居民发放并指导完成抗原自检。支援人员尹雪婷在爬楼梯挨家挨户发放并指导居民抗原自检流程后,总会感谢他们的配合,并给予言语的安慰。对于有困难的住户,也会记下门牌号和实际困难,积极协调帮助解决,赢得群众的大力点赞。

  后方有保障

  齐心同抗疫

  还有一支力量不得不说,那就是后勤保障。增城区120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的卢绮嫣和叶小玲每天认真配制消毒药水、在出外采集人员穿防护服时,充当“镜子”,确保每名医护人员防护到位……

  

  “大家一起来到这里支援,也要一起安全离开。”卢绮嫣表示,守好大本营才能让前方的同事心无旁骛、安心工作。

  爱心便民组,一直“跟到底”!

  爱心便民组的81名组员来自黄埔区的机关单位、国企,分为信息收集、爱心驿站、物资派送几个分队,他们尽心尽力解决群众需求,一直“跟到底”!

  子女突发病情

  三孩妈妈慌张求援

  负责康乐村第五网格防疫工作的爱心便民组信息员罗凯亮,在工作中突然接到了钟女士打来的求助电话,钟女士11岁的二女儿和9岁的小儿子接连突发病情,十分危险。

  关键时刻,罗凯亮第一时间通过紧急医疗渠道上报给社区医疗保障点,及时协调安排,保持与钟女士的联络。最终在有序、有效、准备充分的救援保障下,三孩母亲一家人搭上了转运车前往医院隔离救治,平安度过了这紧张的一夜。

  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感谢你们逆行而来

  与海珠一起守望相助、并肩作战

  齐心协力守护美好家园

  相信风雨过后定会迎来阳光

  

  

  

  编辑 | 许小卷

  责编 | 吴美美、田心君

  来源 | 从化区第六批支援海珠疫情防控突击队

  广州南沙发布、广州黄埔发布

  广州增城发布、番禺党建、广州日报

  投稿邮箱?|?haizhuju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