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新语|做文明有礼的平凉人

  做文明有礼的平凉人

  ——平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列评论之三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 秦玉龙

  说起创建文明城市,大多数市民的理解仅仅只限于不许乱摆摊设点、不许占道经营、不许车辆乱停乱放以及保持大街小巷卫生干净整洁等方面。其实,平凉创城“九大建设任务”涵盖了城市管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人居环境、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等诸多领域和内容。创建文明城市,核心在于人的文明。“做文明有礼的平凉人”是全市创城活动主题之一,要求广泛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上网、文明劝导六大行动,引导群众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弘扬崇尚节约理念、树立绿色环保观念。同时倡导移风易俗,遏制铺张浪费、高价彩礼、薄养厚葬、封建迷信、聚众赌博等不良风气,努力促进公民素质的整体提升,让文明成为自觉习惯。

  平凉是一座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过往,它拥有过璀璨的历史画面。现在,它怀揣着赶超和振兴的光荣与梦想。城市发展在加快,每天都在变样,我们欣喜,也期待这种变样不仅仅体现在经济硬实力上,也需体现在软实力———城市文明上。

  城市的发展,关乎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而城市文明的提升,依赖于市民的共同努力。文明不仅意味着外地人的口碑、投资人的印象,更代表着平凉形象。然而,我们不能否认,随着中心城市扩张速度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剧增,市民的整体素质以及市民意识并没有得到很大提升,很多市民身上依然存在着诸如行为习惯、礼仪举止、社会公德、规则(秩序)意识等方面的不文明陋习。这些陋习,正在成为城市发展进步的最大阻力。

  譬如礼仪举止。一些市民在公众场合缺乏基本的文明礼貌,随口吐痰,随地大小便,随手乱扔杂物、乱倒垃圾,随口骂脏话,随意接打电话,随心所欲在马路上穿行,斑马线前随便超车不礼让行人,随时狂摁汽车喇叭等等。这些不文明的言行举止,给平凉市民的整体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譬如社会公德。个别市民肆意破坏公共设施,不爱护公共设施的现象,随处可见。一方面说明城市管理尚有不完善之处,从另一个侧面也折射出市民公德意识的欠缺。

  譬如规则意识。部分市民缺乏规则、秩序意识,如购物或上下公交不排队,过马路不走斑马线,不看人行红绿灯,在禁烟场所吞云吐雾,在严禁喧哗场所高声说话。车辆违章行驶、乱停乱放,出租车司机言语粗鲁、服务不规范等现象普遍存在。

  陋习有明有暗,有些看得到,有些看不到。那些看不到的陋习,已经隐没在了“习俗”当中,譬如重男轻女、高价彩礼、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等,这些陋习之所以难以根治,就在于人们虽然排斥它,但当自己真正身临其境时,却又纷纷仿效沿袭。为了用行动支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我们每个市民都要从自身做起,仔细辨析,坚决不让不文明行为以“习俗”或“文化”的名义继续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文明城市听起来是个抽象的概念,它需要具体而真实的个人在最细节、最日常的文明守持中将之具象化。城市这个空间实体,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能够点对点地将文明瑕疵逐一清除,全凭市民个人具体而真实的文明自觉,对公共规则和文明言行的主动履行。

  每一个平凉的人,都要严守法律法规、遵守道德规范,爱护公共财物、维护公共秩序,奉献社会爱心,彰显危难担当,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义务,维护好城市形象。作为一个文明市民,要按交通规则出行,要爱护城市一草一木,要多做有利他人的事,更要敢于管“闲事”。只要全市上下形成人人讲文明,人人摒弃陋习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广大市民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细节抓起,维护公共秩序,改善环境卫生,提升文明素养,培育道德风尚,为建设“五个平凉”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

  要知道,做个文明市民并不难,只要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都愿意作出一些小小的面向文明的转变,久而久之自然就会蔚然成风,文明之花便会处处盛开。

  

  文章来源:平凉日报

  责任编辑:市委宣传部办公室

  组稿审核 : 白兴平

  编排校对 : 李 斌

  【来源:平凉宣传】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