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里的第一个出局者,被幽禁之后狂生20个孩子
要说康熙,那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论是读过书的,在课本里作为“康乾盛世”的其中一位皇帝,还是各种小说,文学作品里屡屡出现的明君,康熙总是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其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这些举措在小说《鹿鼎记》里都有体现,可以说康熙是以为“实力爆棚”的皇帝。但是纵使多么优秀的皇帝,都逃不过儿子之间争权夺位的命运。
康熙原本已经立下了太子,也就是二皇子“胤礽”。没想到这个胤礽耐不住性子,还没等康熙驾鹤西去,就想篡权夺位。而康熙对其爱恨交织,两立两废这位太子就可见一斑。最后一次是在康熙五十一年十月,这次胤礽被废之后,打入了咸安宫,永远不得出宫。虽然后来各位大臣和其他皇子都成建议恢复二皇子的太子之位,但是俗话说事不过三,再立他为皇子,奈何他再有能力,也不能做好一个皇帝。
当原本的太子被废了,谁最激动?当然是其他的皇子们,其他的各位皇子为了争夺太子之位,施展浑身解数。要么跟康熙示好,要么就在背后给别人下绊子。于是就开始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九子夺嫡”。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长皇子胤褆是最最歹毒的一个。以至于后来康熙知道了他的事迹,也最狠这个大儿子。
那么这个大儿子胤褆究竟做了什么让康熙这么痛恨?后来又怎么样了?
作为康熙的大儿子,胤褆早年的时候随父亲征葛尔丹,深受康熙喜爱。那时候的胤褆无论是作为皇子,还是作为领兵打仗的将军,都是十分的称职,称得上是前途无量。康熙三十七年,胤褆被封为直郡王。十年后废除二皇子的太子之位的时候,也是由这个长兄负责监视的。从塞外到京城都是胤褆看守。
本身二皇子胤礽已经被废,永远禁锢于咸安宫已经算是很惨的下场了。但是这时候大皇子胤褆认为父亲摇摆不定,万一再恢复了,自己真的就一辈子没机会做皇帝了。于是就跟康熙进言,说要么就斩草除根,如果康熙下不去手,那就自己动手。毕竟虎毒不食子,作为大皇子教育不成器的叛逆弟弟还是名正言顺的。但这番话让康熙十分的惊讶:你们不是亲兄弟吗?怎么会如此狠心?明明已经废除并且永远禁足于咸安宫还不罢休?非要把亲兄弟置于死地?
本身认为大儿子前途无量,有能力也有地位。但是没想到这个曾经随自己亲征的大儿子竟然如此狠心。原本甚至打算考虑作为新的太子的人选,但是“仁德”是一名明君的前提,现在看来自然是不能将江山交给如此狠毒之人。连自己的亲生兄弟都能痛下杀手,那么自己将江山交给他,是不是任何人只要阻碍他就会被铲除?
刚刚废黜的二皇子,现在大皇子又暴露了自己的狼子野心。无论是身为帝皇,还是身为父亲,对自己的大儿子这样的行为,自然是难以接受。
而再后来,三皇子胤祉又出来告发大皇子曾经使用魇术来诅咒迫害太子之事。也就是其实这个大皇子一直在觊觎太子之位,甚至使用这种歪门邪道诅咒自己的兄弟。而看到二皇子被废,立刻就进言斩草除根也是他早就计划好的。这让康熙称大皇子为“乱臣贼子”,下令将其“削位夺爵”,严加看守。跟二皇子一样,只不过大皇子是被幽禁在自己的府邸内。
这个时候,大皇子胤褆才三十七岁,正值壮年。没想到自己的野心太早暴露,让自己所作所为功亏一篑。夺嫡失败,被父皇厌恶,扣上了“乱臣贼子”的帽子,这一关就是二十六年。直到自己的亲兄弟胤禛即位成为雍正帝十二年以后,被幽禁在府内二十六年之久的胤褆驾鹤西去,享年六十三岁。
经过这次的疫情我们知道,被关在家里一个多月大家都感觉受不了。更不用说长达二十六年之久,还没有什么娱乐设施的清朝了。那这期间,大皇子是怎么解闷的呢?这就是标题的由来:生孩子。
自从三十七岁被幽禁以后,二十六年间,胤褆生了整整二十个孩子。其中有九个女儿,十一个儿子。虽然子孙满堂,但是这些孩子大多数都早夭。这让胤褆认为,自己早些年做的孽在孩子身上得到了反馈,一切都是天将亡我,香火也延续不下去,后来的日子也就麻木与绝望了。胤褆的死讯传到了雍正的耳朵里之后,虽然是曾经夺嫡的对手,但是也是自己的长兄。于是下旨将其以固山贝子之礼殡葬,这也算是有了一个善终。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