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韶华,不负自己
闭上眼睛,轻轻呼吸,轻拾一段宁静时光,安之若素的度过一段温柔的流年。
把握不住时间流失的规律;抓不住岁月散尽的节奏;跟不上青春前行的步伐。
仿佛一切一切还在昨天,我们刚刚背起行囊还在寻梦的路上,就被叫停,到下一个起点重新出发。
从小就被教导“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每天要完成的事情被划定在小小的时间格子里,按部就班的做着既定的事。
在这条被规划的路上,输或赢、简单或复杂、笔直或弯曲,似乎都没时间静下来思考。
上高中后,所有人都告诉你:要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
于是,你的人生有个第一个十年计划,你被告知,需要在22岁大学毕业,需要24岁结婚,需要26岁生孩子,需要在特定的年龄段做该做的事情。
然后,幸福的度过一生。
这乍听起来非常从容美好,但随着年龄越来越接近“正确时间”的界点,这成了一种很让人焦虑的期待。
每个人都忙着赶路,或忙着寻找什么,或忙着赶上别人。
其实,更多时候,只是在忙着追赶自己。
我们都是被困在时间格子里面的人,若自己不愿走出来,那谁也进不去。
生活在繁华的都市里,每天奔波在拥挤的人潮和车流中,困在工作压力、家庭琐事的焦虑中。
身心俱疲之时,以为旅游是放松身心的最佳方式。
可以在潺潺流水、风声鸟鸣中找寻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最后才发现那不过是另一种奔波和短暂的逃离。
好像我们每个人都是被时间推着走。
早上被闹钟叫醒,被上班、上学的时间禁锢,忙碌地过着一天又一天。
根本找不到所谓的“正确时间”、“正确地点”、“正确的人”。
曾在鲁豫《这“见鬼”的爱情》演讲中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男人花费十年的时间陪在心爱的姑娘身边,用十年时间了认识了她的朋友、同事、家人。
但这十年里,没有一次和女孩表白过心意。
直到后来表白时他说:从见到你的第一眼我就明白你是那个对的人,但是那十年都不是对的时间。
我看完之后就在想,这要有多大的自信才能如此掌控时间。
毕竟时间永远公平流淌,客观的对待每一个人,但人与事未必如此。
在每个人生抉择的路口,都面临着众多影响因素:时间、地点、客观条件、内心真正的渴望,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屈从于现实,把时间排在首位。
还没找真正热爱的职业便匆匆求职;还没遇到真正所爱之人便和一个“差不多”的人结婚生子。
我们仿佛永远是在车门即将关闭之际踏上末班车:虽然庆幸,但仍有些遗憾地看着自己没有选择的那条小路。
那里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无比美丽。
余秋雨曾在《最懂生活的人无非这一点》中写到:一路好奇的人,永远像个孩子。
愿你永远像个孩子一样,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与敬畏心,不要被任何人定义。
也许你会错过今天的末班车,但明天你也会搭乘最早的那班车。
你的人生,除了自己,谁说了都不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