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回眸:手握利器拒虎狼——西方机枪篇

  上一篇介绍了志愿军使用的西方手枪、步枪、冲锋枪,本篇介绍志愿军使用的机枪。

  轻机枪篇

  

  说到西方的轻机枪,想必大家和码字的一样,立马就会想到大名鼎鼎的捷克式轻机枪(7.92mm),也就是ZB-26轻机枪。这款由捷克国营兵工厂生产的轻机枪,后来被民国政府定为了国军的制式机枪。

  这款机枪的射速碾压日本的歪把子,比之九二重机枪在射速上也更胜一筹,因此日军也很喜欢这款机枪,缴获了国军的捷克式轻机枪后也大量装备,甚至自行仿制。

  但实际上这款机枪并不太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因为它的制造成本太高。不知道当时民国政府为何会选择这款机枪作为制式装备,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而且该枪使用20发装弹的弹匣,使得火力持续性也不太好。它的连续射击能力和当时的轻机枪一样不好,一个弹匣绝对不可以抠着扳机打完,那样做必然卡壳。

  因此影视作品中端着捷克式轻机枪狂扫的画面,在现实中那样操作可是会被班排长揍的。

  

  志愿军进行反登陆作战,ZB-26轻机枪正在行进压制性射击。

  

  在防御阵地上,正在进行压制射击的志愿军ZB-26轻机枪班组。

  不过在二战中有两款轻机枪,是可以抠着扳机不放直接将一个弹匣打完的,这两种机枪都是ZB-26轻机枪的堂弟,而且这两种轻机枪志愿军都有装备。

  下面我们就有请这两个ZB-26轻机枪的堂弟登场吧。

  

  英国根据ZB-26轻机枪仿制的布伦轻机枪(7.7mm),它是世界上使用弹匣的轻机枪中第一款,你可以抠着扳机一次性潇洒打完一个弹匣的。这种机枪在抗战后期才进入中国,由于性能优异所以在英国援助之外,民国也自掏腰包向英国购买了不少。

  因此志愿军自然也就有了这款神器。

  

  正在使用布伦轻机枪向山下攻上来的敌军扫射的志愿军机枪手。

  

  来一张全家福,照片中由近到远,正在进行防御作战的志愿军,他们的武器依次为加兰德半自动步枪、M1卡宾枪、布伦轻机枪。

  抗战时期根据英国与民国签订的援助协议,英国向民国援助了布伦轻机枪。但是这款优秀的轻机枪,在国军使用中却出现了难以克服的问题,它的7.7mm子弹供应不上。而且布伦轻机枪使用的弯弹匣,也与捷克式的直弹匣没法通用,这又增加了后勤的难度。

  

  布伦机枪(左)与七九勃然机枪

  而这时英国本土的兵工厂正全力为欧洲战场制造武器分身乏术,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英国委托加拿大的兵工厂替自己,为民国制造一款新的布伦机枪。这款新的布伦机枪,不但将口径改为了与捷克式轻机枪一样的7.92mm,还能与捷克式轻机枪通用直弹匣供弹。

  

  这种机枪被称为7.92mm布伦机枪,不过它在中国更知名的还是七九勃然轻机枪,因为该枪的中文铭文就是七九勃然。

  布伦轻机枪仿自捷克式轻机枪,而七九勃然就是布伦改了个口径,所以这三种枪的外型基本上一模一样。不过布伦取消了捷克式的散热片,而七九勃然使用与捷克式一样的直弹匣,这也是三者外观上最直接的区别了。

  

  关崇贵

  作为一款专门为中国军队制造的轻机枪,七九勃然比它的亲哥布伦在中国军队中装备的数量多了不少,也因此七九勃然在志愿军中留下了诸多佳话。

  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志愿军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关崇贵了。

  

  P-51‘野马’战机

  在1951年志愿军发动的第四次战役里的龙头里阻击战中,关崇贵带领两名战士在2月24日至2月26日的三天两夜中,就凭着一挺七九勃然机枪坚守前沿阵地。他们先后打退了美韩军队发起的500余人的进攻三次,毙伤敌军50余人。而在这次战斗中,关崇贵创造了用七九勃然轻机枪三个点射,便击落美海军P-51战机1架的奇迹。

  战后获悉关崇贵事迹的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下令关崇贵直接火线升三级,从班长一口气提拔为了副连长!

  

  关崇贵演示他如何用七九勃然击落美军的飞机。

  

  在坑道作战中,志愿军七九勃然射手通过射击口向敌军扫射。

  

  志愿军七九勃然射手竖起标尺对目标进行精准点射。

  

  七九勃然轻机枪和布伦轻机枪深受志愿军战士喜爱的一点,就是它们可以这样直接提在手中,伴随部队进攻提供实时的火力支援。

  这一点捷克式轻机枪是做不到的,捷克式轻机枪这样使用很容易卡壳。所以影视剧中士兵端着捷克式轻机枪,边冲锋边开火的画面,在实战中是很难见到的。

  

  来一张志愿军七九勃然轻机枪手的合影,端着机枪冲锋确实挺帅气。

  

  再来一张全家福,志愿军战士从右到左使用的武器,依次是汤姆逊冲锋枪、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七九勃然轻机枪。

  从志愿军全面换装英美半自动、自动武器,我们不难看出火力贫弱的日械已经被淘汰掉了,消耗弹药巨大的英美械成了志愿军的主力武器。这也反映了志愿军在后勤上的巨大改善,展示了新中国军工取得的长足进步。

  下面几款志愿军使用的轻机枪,都没有能找到志愿军使用的影像资料,因此只做简单的介绍。

  

  说到‘大盘鸡’机枪,想必大家脑海中首先浮现的都是苏制的DP-28机枪。不过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支大盘鸡,却是上面这种比利时制造的刘易斯轻机枪(约7.7mm)。这种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那包裹枪管的散热大铁筒,这个设计是因为它本来是作为航空机枪设计的,所以这个大铁筒在高速运动的飞机上,能很好地起到散热的效果。

  由于这个大铁筒,这种刘易斯机枪的缺点也很明显,它空枪比捷克式轻机枪就重了快3斤。再加上那个47发的大弹盘,它绝对是轻机枪里的‘重量级人物’了。

  

  该枪在人民军队中服役从红军就已经开始了,但是由于条件限制,直到抗美援朝也没留下人民军队使用它的清晰照片。不过码字的在哈里森·福尔曼的影集中,找到这一张照片。照片里最左边伸出的被布包裹的粗大枪管,应该正是刘易斯机枪。

  八路军战报里有一种50响的机枪常常被提及,其实那就是把47发弹盘的刘易斯机枪误记了。作为一种已经使用了三十多年的老武器,刘易斯机枪在抗美援朝中依旧宝刀不老,这种机枪的质量还真是杠杠的。

  

  这是瑞士老牌军火企业SIG公司制造的启拉利轻机枪(7.5mm),它的外形酷似自动步枪。但是不同于M1918式勃朗宁自动步枪(既BAR步枪)是自动步枪兼职轻机枪,启拉利是正儿八经的轻机枪。

  正是由于它的古怪外形,因此瑞士军方不愿意采用,但是它却受到了万里之外民国的青睐。抗战时期民国军队拥有上万支启拉利轻机枪,算是抗战中国军装备的主力机枪之一了。为了与捷克式轻机枪通用弹药,民国仿制型将口径改为了7.92mm。

  

  人民军队使用启拉利轻机枪的历史很久远,红四团飞夺泸定桥时,为红军23名渡桥夺桥头堡的勇士提供火力支援的,正是启拉利轻机枪和迫击炮。志愿军使用的启拉利轻机枪数量并不少,志愿军总部曾经一次性就下发了上百支该机枪给前线部队,可惜码字的一直未能找到照片资料。

  轻机枪总算是介绍完了,下面介绍志愿军使用的西方通用机枪和重机枪。

  通用机枪篇

  首先介绍一个大家都不怎么熟悉的家伙。

  

  丹麦的麦德森通用机枪,这种枪的口径多变,中国为了后勤方便引进的为7.92mm。

  其实细看抗战前民国引进的这些机枪,你会发现基本上都是以欧洲小国的产品为主,不知道这是不是为了防止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为避免资敌而刻意这么选择。

  

  麦德森机枪算是通用机枪的鼻祖,图中国军士兵背着的就是它的三脚架。麦德森机枪装在三脚架上,就能作为防空机枪和重机枪使用。这个三脚架设计后来被德国抄去,成了MG通用机枪的标配。

  不过,麦德森机枪别看一副机枪的外表,其实跟前面的瑞士启拉利机枪正好相反,它本来是作为一款半自动步枪设计的!因此虽然它配备了三脚架号称通用机枪,但是它一般还是被视为轻机枪。

  

  这张照片拍摄时间说法不一,有的说是解放战争,有的说是新中国民兵训练,从装束看码字的怀疑这就是志愿军。这么多挺七九勃然轻机枪,以及装在三脚架上的麦德森机枪,显然这是一个防空阵地。

  

  不过志愿军使用的最多的通用机枪,还是这款美制M1919A4式勃朗宁通用机枪(7.62mm),毕竟朝鲜战场上缴获了一大堆。这枪一般都称为重机枪,但是它可以被单兵携带使用,所以实际上应该是通用机枪。

  

  这挺八路军战士脚边的机枪应该是,M1919A4式勃朗宁通用机枪的空用型。这款机枪多半是日本仿制的,飞机被八路军击落后从飞机上拆了下来。

  所以这款枪,也是人民军队的老熟人了。

  

  志愿军这个在对缴获的武器进行测试,趴着的志愿军在测试缴获的M1919A4,而后面站着的志愿军似乎在测试斯登冲锋枪。

  

  

  在河岸边由两挺M1919A4构筑的机枪阵地,志愿军的服装和河岸背景十分契合。

  

  志愿军使用缴获的M1919A4向美军简易机场发起攻击。

  

  志愿军的七九勃然射手使用曳光弹,为M1919A4射手指示目标。

  重机枪篇

  

  哈奇开斯(哈齐开斯、霍奇克斯都是它)重机枪(7.92mm),这款一战就已经参战的老爷枪,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被引入中国,并按民国要求改为了7.92mm口径。在抗战时期,国军一共拥有2792挺哈奇开斯重机枪,可以装备465个重机枪连,到了抗美援朝战场上,这种老爷枪依旧在发挥着余热。

  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就是仿制的该枪,不过日本那奇葩的弹板供弹,使得该枪引以为傲的高射速,完全在九二式重机枪这个后辈身上看不到了。

  说到重机枪,民国的军工有一点蛮有趣的,马克沁重机枪在民国时期基本实现了国产化。然而轻机枪这块所谓的仿制,其实就是用进口零件进行拼装,实际上国产化率极其低下。

  

  不过M1917A1式勃朗宁重机枪(7.62mm),大多还是用进口的美国零件拼装而成,它的国产化率非常低。

  

  这种M1917A1式勃朗宁重机枪是马克沁机枪的美国仿制品,可它在中国出场的时间很早,基本上与清朝时北洋诞生的时间重合。民国仿制品称为卅节式重机枪,因为它的水冷套是用黄铜打造的,所以被士兵们戏称为‘老黄牛’。

  

  勃朗宁重机枪与马克沁重机枪最大的区别在于,马克沁使用的转柄,而勃朗宁拉柄是直列的。这张红军照片中,红军使用的是马克沁还是勃朗宁,大家一起来鉴别下吧。

  

  M1917A1式勃朗宁重机枪在防御阵地上无疑是作为核心存在的,但是这种重机枪在面对拥有火力优势的日军时生存率都堪忧,因此像是这样在开阔地上布置用以对战美军,应该并不常见。

  

  像是这样在山头作为阻击敌军的火力中枢,应该才是M1917A1式勃朗宁重机枪在志愿军手中的日常用法。

  

  志愿军用M1917A1式勃朗宁重机枪对高地进行抛射掩护步兵进攻。

  前面介绍的M1919A4通用机枪,其实就是取消了水筒的M1917A1式勃朗宁重机枪的轻量化版。

  

  美制M2重机枪(12.7mm),这可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大家伙了。被它的12.7mm子弹击中,打在胳膊和腿上立马就把你胳膊和腿卸下来,打在躯干位置上那更是中者无救,会直接把人给撕碎。

  

  M2HB重机枪的遥控版就是M3航空机枪,照片中的就是一挺M3航空机枪,显然这是志愿军战士从被击落的美军飞机上拆下来的,直接被志愿军当作防空机枪使用。

  没想到就是说一个机枪竟然都打了这么多字,下一篇再继续介绍志愿军使用的西方火炮了。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