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军有百万之众,为何甘愿臣服于曹操,而不是自立山头?
青州黄巾军有百万之众,曹操要是完全用拳头把他们打服,基本没可能。正是曹操年轻的时候对青州人民有信誉(济南相的工作履历)+曹操小规模的的军事行动让青州人民看到了厉害(设奇伏,昼夜会战)+曹操给青州人民解决了吃饭问题(屯田)=百万青州人民投降。
青州军及家属体量太大,确实不好掌握。青州军就是想吃饱肚子的失地流民而已,宗教只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并不是奋斗目标,吃饱肚子(活得更好)才是目标。跟着曹操后,目标实现了,宗教工具自然不再需要了,所以才会为曹卖命,曹也实现了他的承诺,青州军和曹操是互相成就的。
兖州大族叫曹操来,是让他来搞黄巾军。但曹操用兖州的地发自己的财,兖州大族一定是不同意的,估计老曹这段时间没少杀人,吕布能进兖州也一定有大量带路党。兖州大族为了自身利益请曹操来,又为了自身利益赶曹操走。这也代表了当时地方士族、地主的特点。曹操也是难,一边需要士族支持,一边干着损害士族利益的事,太需要操作技术了。
曹操受到他爹最大的帮助就是他早年当官敢和宦官对着干刷人脉和威望,以及在剿灭黄巾军时积攒了丰富成熟的军事经验,造就了曹操文能获得郭嘉荀彧等人的支持,武能获得兖州鲍信,程昱等人的支持,最终拿下青州兵称霸天下。
整个三国时期,唯二拥有只听命于自己的私人武装集团分别是曹操的青州兵和刘璋的东州兵。青州兵属于基本盘,没有青州兵,曹操就没有其他强兵。拿这些青州兵数量多,可以军屯,可以后勤,可以上战场。他们不一定打出特好的战绩,还常常拉胯,但是没有这些兵,啥地方都要强兵上,强兵可能早就消耗光了。
青州兵三十万,加上家属男女老幼百余万。没有这么多的人口进行军屯,曹操根本就不可能在兖州这样一个四战之地统一北方。这百余万人口使得曹操,兵粮自取,不用受制于任何人。刘备要是有百万余人口只听命于自己,也就不会被赶出徐州,四处流浪了。
至于所谓的精锐,丹阳兵也好,西凉铁骑也好,白马义从也好,无当飞军也好,野战再厉害,但是数量有限,攻城的时候也不好使,最终拼的还是后勤保障。整个三国时期,后勤保障比曹操还富裕的只有袁绍一个人,但是袁绍集团武力值不及曹操集团。
为什么青州军的首领轻而易举地放下了自己手中的权力?
其一,曹操能打,虽然很难灭了黄巾,但黄巾也灭不了曹操,曹操很明白拳头说话的底气,所以才在边打边谈时还下狠手,不然没法令黄巾众服气。
其二,效率问题,就算黄巾能打败曹操,也得花费巨大人力和时间代价,正如曹操说的,马上入冬了,等过了春耕还不稳定,你们黄巾就没吃的了,而此时投降曹操,他好歹是主人,马上就可以安排农事,未来生计可期。
其三,曹操给的条件很好,投降不算坏事。反过来,如果非要打趴曹操,上面的好处都没有,反而自己要花费大量成本,得不偿失,不如投降划算。还有一点,黄巾军不是私募的家军门客,而是一群流民聚合的,从将领到小兵,私募意识都并不强烈;再加上黄巾将领得到的好处也应该比小兵高。再从大局意识上看,公司都快倒闭还想着怎么在公司里爬吗?先生存,再扩大外部业绩才是明智的选择。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