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中的至高尊神“玉清圣境无上开化首登盘古元始天尊”
玉清圣境元始天尊,全称“一气化三清玉清居清微天圣登玉清境始气所成日天宝君元始天尊妙无上帝”,为道教最高神灵三清三境三宝天尊尊神之一,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居于天界玉清仙境,即第三十五重天——清微天,以郁罗萧台为布道之所,还居于第三十六层天大罗天上。《太玄真一本际经》中解释道:“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运道一切为极尊,而常处三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冬至阴气尽,阳气发,一阳复始,冬去春来,是为万象更新之时,乃元始天尊的圣诞吉日!
元始天尊总号
渺渺大罗天上。晃晃金阙宫中。玉清圣境。清微天宫。九龙高座。七宝层台。金容玉相。自然高真。洞真大道。度人无量。不生不灭。大罗元始天尊。太上无极至尊妙道。清微天宝高真。玉清圣境郁辉天。天宝分化天尊(天真皇人)。玉清圣境乐善天。天宝辅化天尊。玉清圣境不骄天。天宝应化天尊(玄中大法师)。
三清三境三宝天尊,道教的三位至高神。总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胜境,也指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圣境无上开化首登盘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晨道君灵宝天尊、万教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崆峒问答》曰“玉清、上清、太清。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义,三清代表大道生成规律。一气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道化为三清,三清合体为道。
三清三宝天尊总号
混洞太无元,化生天宝君,治玉清境,清微天宫,其气始青,号元始天尊,演洞真一十二部尊经。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尊,治上清境,禹余天宫,其气元黄,号灵宝天尊,演洞玄一十二部尊经。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宝君,治太清境,大赤天宫,其气玄白,号道德天尊,演洞神一十二部尊经,是谓三元三清,三宝三境,三十六部尊经,真文宝符。历劫开化,无量度人。
玉清元始天尊生于混沌之前,初号元始天王。分二仪,开明天景,化生诸天,成就三界;说经教主,浩劫开化,授以秘道,首度天人。主持天界之祖,总御神明仙真,威仪万方,巍巍大范,亿万天真,按时朝拜。居清微天玉清境,玄都玉京,治三十六天中之真道升圣境。洞真教主,玉清大帝,元始天尊。
三界之上。梵炁弥罗。上极无上。天中之天。郁罗萧台。玉山上京。渺渺金阙。森罗净泓。玄元一炁。混沌之先。宝珠之中。玄之又玄。开明天景。化生诸天。亿万天真。无鞅数众。旋斗历箕。回度五常。巍巍大范。万道之宗。大罗玉清。虚无自然。至真妙道。元始天尊。
至尊至圣。无古无今。统五十亿之天君。积百千万之梵炁。立混成教本。作极道宗师。端严法相现慈悲。璨烂圆光昭日月。静中说法。五明宫内列真仙。空里谈经。一颗珠中藏世界。大罗天上。金阙宫中。虚无自然。元始天尊。
昆仑山前第一峰。采丹归玄中。妙理真常道。跨牛遍西东。安镇教中主。宣扬妙无穷。两仪悟大道。一气分弟兄。海涵雅俗度。屏息化铅汞。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太清仙境。道宝天尊。
元始天尊圣赞
贪罗郁罗,无须流陀。太冲太极,阴阳抱和。出有入无,鬼神莫测。出死入生,变化自然。元始混炁,玄中之玄。上干有顶,下洞太渊。诵之一遍,沈痾自痊。炼魂育魄,真阳自全。斋戒礼诵,万过飞仙。无上密呪,万神绵绵。心中心呪,重复宣传。贪罗洞盟,与道合真。玉清上极,梵炁氤氲。分灵布炁,降注臣身。形神俱妙,变化飞升。一如令格,统摄万灵。急急如元始上帝律令。
高天之上,玉清为主,玄罡大魁,太玄生府,中有帝君,灵虚王母。玉文金符,司治仙禁,金童玉女,校精辩魔,统制伯史。上达三天,形成司举,传奏教令,蠲灾救苦。备卫护道,囚缚鬼侮,流浪诸天,济生度死,解厄摧怪,通达紫府,十天告命,召其所主,急急如上清灵宝命,元始上帝勅。
鸿蒙初判有声名,炼得先天聚五行。顶上三花朝北阙,胸中五气透南溟。群仙队里称元始,玄妙门庭话未生。漫道香花随辇毂,沧桑万劫寿同庚。混沌从来道德奇,全凭玄理立玄机。太极两仪并四象,天开于子任为之。地丑人寅吾掌教,黄庭两卷度群迷。
玉京金阙传徒众,火种金莲是我为。六根清静除烦恼,玄中妙法少人知。二指降龙能伏虎,目运祥光天地移。顶上庆云三万丈,遍身霞绕彩云飞。闲骑逍遥四不相,默坐觉檀九龙车。飞来异兽为扶手,喜托三宝玉如意。白鹤青鸾前引道,后随丹凤舞仙衣,羽扇分开云雾隐,左右仙童玉笛吹,黄巾力士听敕命,香烟滚滚众仙随。阐道法扬真教主,元始天尊离玉池。
《枕中书》,书中记载:混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后庖羲,神农皆苗裔也。并曰:“玄都玉京七宝山,在大罗之上,有上、中、下三宫。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元圣母所治。”此时,还只有元始天王的称呼。
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有“元始天尊”之号。该书第一阶中位神为“上台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称“玉清境元始天尊”为主。但是书中又有一“元始天王”,列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隋书·经籍志四》始予元始天尊以诸神特性,称他“生于太元之先”,“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到天地初开,授以秘道,谓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问相距经四十亿万载,所度皆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诸仙官”。
“元始天尊”名称的含义
关于元始天尊的名称,因其生于混沌之前,太无之先,元气之始,故名“元始”。《初学记》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际经》解释说:“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运道一切为极尊,而常处二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历代神仙通鉴》说:“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认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为一切神仙之上,故称“天尊”。
元始天尊的形象及在道教神仙中的地位
陶弘景编定之《真灵位业图》称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层“大罗天”中,所居仙府称为“玄都玉京”。玉京之中,黄金铺地,玉石为阶,宫中有七宝、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于中央和两旁的仙殿中,众神仙都要按时上玉清境朝拜元始天尊。
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元始天尊“顶负圆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大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头罩神光,手执黍珠,或者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天地未形,混沌未开,万物未生”时的“无极状态”和“混沌之时,阴阳未判”的第一大世纪,故以阳生阴降、昼短夜长的冬至日为元始天尊的圣诞。
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上的清微天玉虚境。东晋葛洪的《枕中书》记载:“昔二仪未分,溟滓鸿濛,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陶弘景编定之《真灵位业图》称,神灵所居之处是“玉清三元宫”,元始天尊居其“上第一中位”,即三十六天中之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天之最高位,即三十五天之上。玉清境内,有紫云之阁,碧霞为城。众神仙按时上玉清境朝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以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即授以秘道,开劫度人。“所度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诸仙官”。
天界主宰,开劫度人
《历代神仙通鉴》称元始天尊为“主宰天界之祖”。道经记载中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号虽殊,本同为一。”《道门十规》中说:“玄元始三炁化生,其本则一。”三清都是道的化身。
根据道经的描述,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气,他的本体常存不灭。每当新的天地形成时,天尊就会降临人世间,传授秘道,开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
尊处三界之上,居大罗天胜境
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又称三界天。欲界为食欲和淫欲未清除的众生所住世界;色界在欲界之上,已离粗欲而只享受精妙境象的众生所住世界,但此界仍有质象形碍;无色界更在色界之上,为离质象形碍清澄虚净之世界。三界中人寿命有限,不能超越劫难,寿尽仍要入于轮回。梵炁,指大梵之气。罗,大罗天。位于三界诸天之上。三界诸天之上,为大罗天胜境,大梵之气,包罗诸天。
三界诸天之上的大罗天,为至高无上的仙境。《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称:“大罗天者,虚皇(元始天尊年号,此引指元始天尊)居之,包含天地,不可究极。”故曰上极无上。元始天尊为道教至高神祇,所有诸天仙境皆以大罗仙境为至高境,故言“天中之天”。
手捻宝珠,容纳万有
我们通常所看到的元始天尊法相一般都是手捻宝珠的形象。元始天尊手中的宝珠,象征“天地未形,万物未生”的“无极”状态。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记载元始天尊说法之时,
“十方无极天真大神一时同至,一国男女,倾心皈仰,来者有如细雨密雾,无鞅之众,迮国一半,土皆偏陷,非可禁止。
于是元始悬一宝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元始登引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十方无极,至真大神,无鞅数众,俱入宝珠之中。”
《度人经》中描绘元始天尊以黍米宝珠容纳万有,昭示此黍米宝珠之妙用。元始黍米之珠,就是宇宙的根本,是万物未生化之前的混沌本源。
陈碧虚《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云:“旧说以珠表清虚之体,黍米馨香百谷之长,纳人入珠,明妙道包容也;处在空中,不累诸有也。去地五丈,离于五欲也……夫元始开图,法教非一,或无为端寂,示物归根;或变化威灵,使人慑伏。而神通自在,真应无穷。珠纳天人,何容不可!”
元始天尊悬黍米之珠,可以容纳无鞅数众,乃是天尊神通自在,威灵赫赫的彰显。
尊坐郁罗萧台,处玉京山
郁罗萧台,为元始天尊升座之台。《皇经集注》称:“天中最上之极,天中之天,神光芳郁,萧然真清,故言郁罗萧台。”玉山上京,即玉京山,为元始天尊郁罗萧台所处之境。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称:“玄者玉京山,在三清之上,无色无尘,上有玉京金阙七宝玄台(郁罗萧台),紫薇上宫,中有三宝神经,山之八方自然生七宝之树,一方各生一注,弥漫八方,覆盖诸天,包罗三界,为无上大罗天。”《皇经集注》称:“天有万象罗列,深奥难穷,故言森罗净泓。
开明三景,化生诸天
天地万物皆由玄、元、始三炁所化生,其顺序是元炁分形而生始,二炁分隶混沌开光,炁清高澄成天,炁降积滯成地,二炁分合中有和炁,名曰玄炁。《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称:“无上三天,最上为大罗天生玄、元、始三炁,化为三清天。”“宝珠之中,玄之又玄”是指化生天地万物的玄元之气深远莫测。
“开明三景”即开启光明日、月、星三景。《皇经集注》卷五《神咒品第三章》称:“三景得之而发光。”《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称:“化生者,福有神力,于变化中生。”元始天尊开劫度化下界学道之士,数量众多,无穷无尽,以阐扬道理,弘扬教法。
旋斗历箕,回度五常
旋斗,旋转的北斗星。历箕,历法中所载的箕宿星,为二十八宿之一,青龙七宿的末一宿。回度,即度回,度化而使回归自然。五常,即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大罗天至高无上,虚无飘渺,玉清境由玄元之炁所化生,虚无自然。
在道教很多经典都有元始天尊相关,比如《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元始天尊说太古经》 、《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 、《元始天尊说梓潼帝君应验经》 、《元始天尊说梓潼帝君本愿经》、《元始天王欢乐经》、《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等。
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元始天尊“顶负圆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大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头罩神光,手执红色丹丸,或者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天地未形,混沌未开,万物未生”时的“无极状态”和“混沌之时,阴阳未判”的第一大世纪,故以阳生阴降、昼短夜长的冬至日为元始天尊的圣诞。长期以来,元始天尊受到了上至帝王圣贤,下至民间善男信女的虔诚崇拜。
元始天尊圣诞与冬至日的关系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历代神仙通鉴》说:“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冬至乃一阳之始,元始为众仙之宗,天尊者纯阳之体,元始天尊乃众阳之开端,诸天之本始也。
所以将元始天尊圣诞日与一阳初生的冬至日联系起来,是因为这两者之间,都含有万物根本、诸事之源的深意。
三清三境三宝天尊总诰
志心皈命礼。道宝经宝师宝,玉清上清太清。一炁流行,三尊应化。涵光默默,不言而运行四时。正色空空,无极而化生三界。大罗天上,金阙宫中,虚无自然,三清三境三宝天尊 。
玉清元始天尊宝诰注解
玉清元始天尊宝诰⑴
至心皈命礼⑵。
三界之上,梵炁弥罗⑶。上极无上,天中之天⑷。郁罗萧台,玉山上京⑸。渺渺金阙,森罗净泓⑹。玄元一炁,混沌之先⑺。宝珠之中,玄之又玄⑻。开明三景,化生诸天⑼。亿万天真,无鞅数众⑽。旋斗历箕,回度五常⑾。巍巍大范,万道之宗⑿。大罗玉清,虚无自然⒀。至真妙道,元始天尊⒁。
[注释]
⑴玉清元始天尊宝诰:玉清,原指三清境之玉清圣境,为元始天尊所治之处。此引指元始天尊。宝诰,诰即告。道门文体之一,系仙真教诫告示之真言。
⑵至心皈命礼:斋醮诵经用语。至心,诚心至意;皈命,即归命。《皇经集注》称:“诚有未至不为至心,少有追悔不为皈命,讽此经永诚不改而恭持,故云至心皈命礼。”此处指在开始诵《玉清宝诰》前先称此示虔心。下同。
⑶三界之上,梵炁弥罗: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又称三界天。欲界为食欲和淫欲未清除的众生所住世界;色界在欲界之上,已离粗欲而只享受精妙境象的众生所住世界,但此界仍有质象形碍;无色界更在色界之上,为离质象形碍清澄虚净之世界。三界中人寿命有限,不能超越劫难,寿尽仍要入于轮回。梵炁,指大梵之气。罗,大罗天。位于三界诸天之上。此句言,三界诸天之上,为大罗天胜境,大梵之气,包罗诸天。
⑷上极无上,天中之天:此句言,位于三界诸天之上的大罗天,为至高无上的仙境。《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称:“大罗天者,虚皇(元始天尊年号,此引指元始天尊)居之,包含天地,不可究极。”故曰上极无上。元始天尊为道教至高神,所有诸天仙境皆以大罗仙境为至高境,故言“天中之天”。
⑸郁罗萧台,玉山上京:郁罗萧台,为元始天尊升座之台。《皇经集注》称:“天中最上之极,天中之天,神光芳郁,萧然真清,故言郁罗萧台。”玉山上京,即玉京山,为元始天尊郁罗萧台所处之境。《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称:“玄者玉京山,在三清之上,无色无尘,上有玉京金阙七宝玄台(郁罗萧台),紫薇上宫,中有三宝神经,山之八方自然生七宝之树,一方各生一注,弥漫八方,覆盖诸天,包罗三界,为无上大罗天。”故言“玉山上京”。
⑹渺渺金阙,森罗净泓:渺渺,悠长而遥远。金阙,即天庭。森罗,纷然罗陈。净泓,喻指纷然罗陈的天庭如同海水一样洁净而深远。《皇经集注》称:“天有万象罗列,深奥难穷,故言森罗净泓。
⑺玄元一炁,混沌之先:玄元一炁,道教认为天地万物皆由玄、元、始三炁所化生。其顺序是元炁分形而生始,二炁分隶混沌开光,炁清高澄成天,炁降积滯成地,二炁分合中有和炁,名曰玄炁。故称“玄元一炁”。《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称:“无上三天,最上为大罗天生玄、元、始三炁,化为三清天。”故“玄元一炁”,又指清微天玉清圣境。混沌,谓天地未开辟以前之元气状态。
⑻宝珠之中,玄之又玄:宝珠,指化生天地万物的玄元之气。玄之又玄,语出于《道德经》,指深远莫测之意。
⑼开明三景,化生诸天:开明,开启光明;三景,指日、月、星。《皇经集注》卷五《神咒品第三章》称:“三景得之而发光。”化生,谓神的妙化。《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称:“化生者,福有神力,于变化中生。”
⑽亿万天真,无鞅(yàng)数众:天真,道教所分七品道士之一。天真道士,谓体合自然,内外纯静。无鞅,无穷无尽。此句言,元始天尊开劫度化下界学道之士,数量众多,无穷无尽,以阐扬道理,弘扬教法。
⑾旋斗历箕,回度五常:旋斗,旋转的北斗星。历箕,历法中所载的箕宿星,为二十八宿之一,青龙七宿的末一宿。回度,即度回,度化而使回归自然。五常,即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⑿巍巍大范,万道之宗:巍巍,高大无比。大范,大的风范。万道,指道教诸派总称。此句言,元始天尊为道门风范之始祖,道教诸派之宗师。万法之宗祖。
⒀大罗玉清,虚无自然:大罗,即仙境大罗天;玉清,三清天之一,指三十六天中仅次于大罗天的最高天界,为神仙所居的最高仙境,谓由大罗天所生的玄元一炁化生。虚无自然,大罗天至高无上,虚无飘渺,玉清境由玄元之炁所化生,故言“虚无自然”。
⒁至真妙道,元始天尊:至真,原为对修真得道者的尊称。谓六年绝粒,鼻无喘息,名曰至真。此对元始天尊的称颂。妙道,玄妙之道。元始天尊,又称玉清元始天尊。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中的第一位神。《太玄真一本际经》解释说:“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运道一切为极尊,而常处三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