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历史你可知?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后汉书
冬至习俗是大家所熟知的,那么冬至这个节日的历史,你可知?
冬至是起源于周朝,距今三千年前了,在《周礼地官大司徒》载以土主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阴。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日至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夏至,夏至日的影子有尺五寸长,冬至的时候,是丈三尺五寸。在《易纬乾凿度》说:“《易》一阴一阳合而十五之谓道。”阴阳和合的十五,是天地之数,河图也是由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来展现的。
周公所用的这个测量法,就是“土圭测景”。“树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长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长一丈三尺五寸”(即竖起高为8尺的标杆,在夏至日观测,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 “测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验四时”。 用这种方法测到的就是“土中”洛阳、“洛邑”的理论位置,这也就奠定了,后来洛阳经常会被定做都城的原因,在周朝的记录里,地中,说的就是洛阳。
周以冬至这天时间最长,认为是一年的开始,所以我们的冬月,在天干地支纪年法里,用的就是子月,这也是我国天干地支纪年法最早的开始。周朝时期认为冬至就是开始,阴历十一月为开始的月份,以冬至为岁首,这个一直到汉代依然如此,《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冬至是一年中阳气开始的日子,阳气从此日开始逐步增强,所以这个日子在汉朝的时候是需要庆祝,祝贺的。
我们在唐宋的诗词里也可以看到对于冬至这天描述的内容。
冬至
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后来在宋朝,一度发展成很重要的庆祝节日,“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到此节日,更换新的衣物,准备饮食,祭祀先祖,大家庆贺往来。
像我所在的地方,就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我们有句话叫,冬至不吃饺子,冬天冻掉耳朵。小时候也是被冬天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这件事,吓到不行,总害怕冬天会被冻掉耳朵,就像是小时候听的,不能晚上用手指月,不然耳朵会被标记一样。到现在想来,还是恐惧的来源。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感兴趣的点赞,点关注,有能力的可以给助推,能给夸夸,那是很感谢了。有想了解的内容,可以私信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