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习俗,轮回这种事儿,传乎神,止乎理性
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佛教相信因果,在后面又加了个“轮回”,认为人死后会进入六道,因为业力不同,每人会从不同的道而投胎转世。
虽然佛教的说法无从证实,但也不得不说,佛学思想对许多人的言行举止,心态思想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佛教学说也并非是迷信学说。
在农村,大多数人对“轮回”也是深信不疑的。农村盛行土葬,仍然延续着繁杂的丧葬文化,死者为大,也无可厚非,为死者准备一场完整的殡葬仪礼,既是对死者的尊重,也表达了生者的怀念。
殡葬过程中,有个很重要的说法就是“回魂”,道教提出人有“三魂七魄”,民间后来又发展出了“回魂”之说。这与佛教的生死轮回理论又不谋而合。
“回魂”即是指人死在几天内,鬼差会用麻绳或铁链绑锁,指派小鬼押着死者的鬼魂回家谢灶,同时让死者对他死前所住过的地方做最后的告别。
对于“回魂”的具体时间,由于各地方风俗不一样,有的说是在“头七”,即死后第七天,这种说法源自扁鹊救活虢国太子这一记载。据说扁鹊路过虢国时,发现虢国在为太子举丧,他问了太子的病因后,断定太子得了假死症,经过他的救治,太子在七天后活了过来,后来民间逐渐衍生出在人死后“停尸七天”的“头七回魂”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理论依据的。
《辞源》里面依据阴阳五行,对“回魂”的具体时间做了理论计算,即人死后依三魂六魄离身,魂上升而魄下降,魄下降入地深浅不一,由一丈八尺至九尺不等。 魄入死后便会上升,每日升一尺。所以根据死者死去当日的天干地支计算出魂入地的深度,每日魄升一尺,就可以得出“回魂”的时间。这也是现在使用得比较普变的一种方法。
“回魂”也叫“回煞”或者“回殃”,“殃”就是鬼,谁碰上谁就要“遭殃”,按照禁忌,在“回魂夜”的时候,家人应该避让,若与“殃”碰上,轻则重病卧床,重则毙命。而且有说法,死者转世变成什么,回来的就是什么魂魄。
笔者也生活在农村,听别人说过不少“回魂”的事情。
一说,有一个人胆子特别大,从来不相鬼魂之说,他父亲去世时,做法事的术士告提前告知了他“回魂”的时间,他偏不信,心想着反正也是自己父亲的魂魄,没什么可怕的。“回魂”之时,他在家里蒙头大睡。没过多久,果然听到了响动,他新奇出来看,结果就被掐死了。
仔细一想,这一说法也经不起推敲,既然身死后会进入六道,怎么就能确定他父亲转世后成了人呢。
另一说,一人躲上房梁上,想验证“回魂”这种说法是否属实,没想到看见一只硕大无比的公鸡。那人躲在房梁上大气也不敢出,眼见着公鸡在家里转了几圈,最后用尖嘴衔数起床上铺着的麦秆。这个人随后卧病在床,不久就去世了。
这一说法也同样站不住脚,鸡是多么有灵性的动物啊,竟然发现不了有人躺在房梁上?而后还不受他的影响去数麦秆,那押他的小鬼不觉得烦么?
由此看来,我们应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比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科学地去参考和借鉴。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