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明朝的崇祯皇帝,性格和做法加速了明朝的没落
明朝是华夏文明最后的一个王朝,但是明朝最后的皇帝崇祯皇帝在位没几年就发生了起义和叛乱,在不到几年的时间里,明朝就被李自成打到了北京城,并攻破城门,导致明朝的灭亡。
虽然明朝的崇祯皇帝自己吊死的,但是他在历史上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和比较高的评价,主要是崇祯皇帝的个人私德还是不错的,他生活比较简谱,并且是历史上很少忙于政事的君主,还有后来的宁死不投降,也被后来的人所称赞。所以后人也不把他看成亡国之君,他是为了在坚守自己的国家。但是作为明朝灭亡的直接领导人,他也有很大的责任和原因,因为崇祯皇帝本人存在一些致命的缺点。
作为君主,他的性格不够坚决。面对现在的国内暴乱和对后金的威胁,始终没有处理好之间的利害关系,导致很多的粮食被消耗,士兵伤亡惨重。另外对农民起义军不能很好的消灭,导致他们无限的增强,最终攻破了北京城。就在起义军攻到北京城时,有大臣向他建议迁到南方去,但是被崇祯皇帝犹豫的性格耽误了,最终导致国破人亡。作为帝王,却为人比较苛刻。作为明朝当时的大将袁崇焕,曾经为过建立的大功,却因为崇祯皇帝对他很多的看不惯,看不惯他的狂妄自大,结果就把他给杀死了,导致明朝当时对剿灭叛乱时出现无将可派的尴尬境地。 而明朝的另一位大将孙传庭刚领兵打仗就建立战功,活捉了当时的起义军闯王高迎祥,解决了起义军当时对朝廷的威胁,但是崇祯皇帝却听信小人的话,就把孙传庭打入打牢,随后为了推卸责任就把他处死了,这样处事不坚定的性格,是很多大臣都不敢再主动请战。
用人苛责多疑。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崇祯皇帝对手下非常的苛责,不让他们犯一点错误,只要打一次败仗就要杀一个将领,丢了一座城池就要杀了当地的官员。这种做法是很多有能力的人都寒了心。另外他对自己的手下很不放心,换了很多的将领 。识人毫无眼光。明朝灭亡前的宰相是崇祯皇帝亲自选出来的,他是崇祯非常看重的人,当官四年就升到了这个位子,但是他既没有能力,有没有大德。在农民起义军攻打北京时,他却什么也不说,也没有去组织军队士兵去守城。并且在李自成攻进北京城时,他很快就投降了。
做事情太着急成功。在明朝灭亡的前一年,李自成在商洛起义很快就发展了很多人,所以崇祯皇帝赶紧让把孙传庭派出来,让他带兵去镇压。虽然孙传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还不能完全的扭转大局,最后只好先退兵到陕西。但是崇祯皇帝对当时的局势分析认识不清,急于剿灭起义军,所以就下令与李自成进行决战,结果孙传庭战亡了。总之,崇祯皇帝有些自恃清高,自己认为可以和唐太宗和汉武帝一样有能力,但是他性格上有诸多的缺陷,导致明朝很快的灭亡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