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大将候选15人,最终只评10人,是哪5人落选了?
在战争年代涌现出很多才华横溢的革命英雄,他们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出生入死,每次踏上战场时他们都视死如归。好在新中国终于成立,为了嘉奖这些革命英雄,中央组织了一场授衔仪式。在选定开国大将的时候原本有15名候选人,可是最后只选出10人接受授衔。那么落选的5人究竟是谁?他们有着怎样惊心动魄的经历?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萧克的军事才能就显露无疑。无论是在部队工作还是去前线冲锋陷阵,萧克都有着出色的表现。后期担任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时候,他的表现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可。最重要的是身为八路军时期主力军队的六位师长之一,他的能力和资质完全配得上开国大将这个头衔。毕竟其他五位师长全都获封开国元帅,只有他被封为开国上将,属实令人有点意难平。

土地革命期间王震就加入了革命队伍,19岁的他正式成为党员。很多人都以为王震就是一名莽夫,只懂得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根本不懂得军事知识。殊不知,年轻时的王震已经能做到军政兼顾,他不仅会舞枪弄剑还可以负责指挥工作。身为红六军团的知名人士,王震在各方面的表现都恨优秀,大家都认为他肯定会被授予大将军衔。当初挑选候选者时,许光达大将还主动表示要把自己的军衔让给王震,因为他觉得王震更配得上这个军衔。
张宗逊年轻时就踏上了革命之旅,他始终坚定地跟着党的步伐。经过多年的努力,所有人都看到了张宗逊的能力,毛主席更是将他视为爱将。能够获得伟人的认可,就足以见得张宗逊到底有多强。在解放战争期间,他身为第一野战军副司令,更是立下了不少战功。

所以从出身和功勋章来看,张宗逊都配得上开国大将这个头衔。当初在制定候选人名单的时候,他就是第11人。奈何上级对最终名额做出了改动,张宗逊因此错过了大将军衔。好在张宗逊根本不在乎这些东西,对于上级的决定他总是无条件服从。

周纯全算得上是一名老革命家了,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就已经被任命为军政委,足以见得他入党的时间有多早,综合能力有多强。无论是抗战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他都担任了许多重要的职务,立下了不少功劳,夜以继日的工作和战争更是让右眼眼疾恶发,导致右眼失明。可惜他曾经跟着张国焘犯下了一些错误,如果不是那段经历,他或许能拿到开国大将这个军衔。
战争时期我国的空军才刚成立,各方面的配置和经验都略显不足。在新中国成立后,刘亚楼被任命为空军司令,主要负责空军的建设工作。在那种几乎一片空白的状态下,他硬是四处走访求学,最后慢慢让中国空军有了一个规范的雏形。

当初是毛主席推荐他担任空军司令,后来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毛主席没有看错人。按照他为空军做出的贡献来看,确实配得上开国大将的军衔。可惜他大多数时间都在外面留学,因此没能直接参加多少战斗,没能在国内立下多少军功。
其实这五位革命英雄都值得我们尊敬,他们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的贡献和牺牲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只是在评选军衔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资质、能力以及当时的职位,结合这些综合情况考虑,他们确实比十位大将稍微逊色。不过对于中国军人来说,军衔只是对他们的认可之一。在那个年代,他们不会介意自己获得了什么军衔,他们只会在意自己是否真的做到了报效祖国,是否对得起组织和人民的信任和爱戴,他们都是英雄人物,永远的值得我们敬佩。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