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有两次拯救明朝机会?不,他一次也没有,太迟了

  熟读明朝历史的小伙伴总是认为:崇祯皇帝非常的可惜。

  那崇祯皇帝为什么非常可惜呢?原因无二,是因为崇祯皇帝死得太冤枉了。

  总是有一些历史学家会这样认为:崇祯皇帝因为某些原因或者某些无法预估的事情,最终导致了大明帝国的灭亡,其实我们从本质上来看,崇祯皇帝这个皇帝还是非常不错的。

  而所谓的某些历史知名学家提出来的崇祯皇帝有两次能够挽大厦于将倾的机会,其实也都是子虚乌有之谈。简而言之,大明王朝已经坏了,打根儿上坏了。

  一、部分史学家认为的两次机会。

  我们都知道似乎很少有空穴来风一说,毕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旦我们需要证明什么,或者推理什么必须有对应的证据。

  相对而言,一部分人他们认为崇祯皇帝有两次能够拯救大明帝国的机会,就着这个时间,就着这个端口,我把这两次机会给大家罗列出来。

  第1次机会和满清复合其实大明帝国在最开始的时候和清帝国作对抗,这个时候,满清还是非常忌惮大明帝国这个庞然大物的。

  而满清最开始的时候反抗或者说搞事情,他们的诉求也很简单,仅仅是因为大明帝国不能够和满清进行贸易交换了。

  也就是说最开始的时候,大清帝国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小心思,而这些小心思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获取足够多的利益,而不是夺取大明帝国的天下。

  所以借着这个端口,大清帝国的相关负责人找到了大明帝国的相关负责人,也就是找到了崇祯,并且明确告诉他:只要你和我签订协议确认我的存在,并且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面能够和我进行贸易往来,我可以把我手里面的部队借给你,然后由你来攻打流民。

  但是没有想到,这样的一个观点,这样一个表态被崇祯皇帝拒绝了,自此开始大明帝国和清帝国进行了一场不死不休的战斗。

  第2次机会和流民复合同样的道理,关于大明帝国内地的部分流民,也就是部分老百姓,崇祯皇帝对于他们还是非常头疼的。

  这些人各有各的由头,也各有各的主张,而这个时候这些流民当中的最高负责人告诉崇祯:只要承认他们的地位并且原谅他们,他们就可以归附大明帝国。

  当崇祯皇帝把这个消息告诉臣子的时候,全都不屑一顾,甚至有一些臣子指责崇祯皇帝,说他不要丢了祖宗的脸面。

  二、崇祯皇帝的无奈。

  其实对于整个真皇帝而言,他曾经做过不止一次的力挽狂澜的行动,这些行动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的有效,但是这个有效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伙靠谱的助手。

  这也是崇祯皇帝的无奈之处,对于崇祯皇帝而言是非常无奈的,也是无法干预大明帝国走向的,因为崇祯皇帝想努力,但是周边的臣子们并不想努力。

  臣子们要么磨洋工,要么吃里爬外,要么说三道四的,但是简而言之,这简直就是一群吃饭可以,但是干活不可以的臣子。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的臣子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臣子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大明帝国遇到了危难他们不帮忙不说,大明帝国在遇到极端困难需要作出抉择的时候,他们又义无反顾的支持崇祯皇帝和两方面对着干。

  第1次这样可以,第2次这样可以,第3次第4次的时候,大明帝国其实已经被这些臣子推到了死胡同里面。

  与其说崇祯皇帝有两次机会能够把大明帝国拉上来,倒不如说崇祯皇帝手下的那些臣子们已经无数次把大明帝国往坑里面踹了。

  估计这也是为什么崇祯皇帝临死之前曾经说过:诸臣皆可杀这句话。

  小伙伴们,你们如何看待崇祯皇帝两次拯救明朝的机会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关注我,持续分享有趣的历史知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