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剧场这部新剧,好像有点不太一样……
不悬疑、不惊悚、慢节奏的《平原上的摩西》,作为迷雾剧场的开年新剧,带给了观众不太一样的观看体验。

该剧改编自“东北文艺复兴”三杰之首双雪涛的同名小说,并成功入围今年柏林影展的剧集单元。小景别、空镜头、慢节奏……种种此类手法的运用,与以往快节奏、大量蒙太奇手法运用的悬疑剧,有着巨大的差别,这也是影片播出之后,引起好评和质疑之声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而这可能也是《平原上的摩西》创作者的独到之处,极具电影感的镜头设计,使得该片更像是一部四百多分钟的长电影。

慢节奏、电影感,是对时代背景的尊重

划火柴、老式电视、斑驳的墙壁等道具布景,小景别、超长镜头等高度风格化的镜头语言,加上配乐、自然光线的艺术化运用,把年代氛围直接拉满,使得影片充满了质感。

长镜头的运用使得影像气质更为平实,营造一种充满着生活化的独特意境。
对于细节的注重可以显示导演的用心,比如满街的二八大杠、公交车的座椅、暖壶、歌厅、划火柴、背景音乐的选择。



冷色调、长镜头、慢节奏,塑造的是一种“冷静感”。这种冷静感,带给观众的是疏离,是弱化戏剧冲突、淡化情感的冷静甚至是冷漠。这种冷静随着故事的娓娓道来,在一种强烈的克制之中,更能吸引观众的目光。


不回避剧作、结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追求短平快观影体验的当下,静下心来,耐心地体验那个年代慢节奏的人物、生活和年代氛围,也许能带来不一样心理体验。
感兴趣的话,关注一下吧~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