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再现“毒教材”!又是文化入侵,家长需要警惕

  文|微评教育,专注教育事业,欢迎一起讨论

  导读:中小学教材不仅承担着知识传播的作用,而且还承担着培育学生三观,让学生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家国观念。任何一部及格的教材都是知识传承和学生教育的结合体。

  以前我们国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但是大家的精神面貌非常好,都有着积极乐观的生活精神。我们的教育家能够编出一部部非常经典的教材。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变得很好,教材却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值得引起重视。

  

  相信大家还记得2022年的教材插图事件,这些教材里面的插图完丑化东方人的形象,纯粹地迎合西方的审美观,没有体现出我们中国学生该有的青春活力。类似的事件不断被教师以及网友扒出来,这样很容易让我们产生怀疑,这是不是属于文化的入侵?

  最近中小学生的开学季,网络上又有很多的媒体报道关于“毒教材”死灰复燃的事件。这里面最关键的一个词就是文化入侵,通过图片以及内容影响我们学生的家国观念。这里面非常明显的问题就是中小学教材里面,出现大量日本风格的图片,更需要引起家长警惕。

  

  许多网友以及自媒体看到这样风格的教材插图以后,通过翻阅相关的历史材料,发现我国的教材逐渐发生变化,主要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事情。甚至有媒体扒出曾经签订的教材互审协议,即中日教科书互审协议。

  这个协议是当时基于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交流制度度。中国的教科书可以送往日本进行审核,反之日本也可以送过来进行审核。双方都可以针对教科书提出一些建议,然后再修正教科书。

  这个制度是否对当前中国中小学的教材编写是否产生影响?笔者觉得肯定是有一些的,毕竟日本提出的合理建议,中国的教材编写者,肯定也会有所采纳,对一些没没有触动原则性的事情,可能会有改动。

  

  由于这个制度的存在,我国很多教材的编写者都曾经到过日本进行访问,甚至长期驻扎在日本进行工作。在这个过程当中,除了正规的教书科书以外,我国还有很多的教辅资料都受到影响,这可能就是文化入侵的典型代表,简单来说,就是从细微处入手。

  特别是现在很多的教辅资料里面的插图,基本都是沿用日本的风格,所以大家最近才会说,现在的教育行业里面“日本风格”盛行。如果我们的教科书里面出现大量的日本元素,还有很多欧美国家的审美元素,我们的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对自我的审美能力,对于西方的东西会更加容易接受,这样慢慢就会被同化。

  

  除了上面签订的教材互审协议以外,也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到我国的教材里面流行“日本风格”。比如我国的教材编写团队缺乏原创性的思想,对于教材里面的插图只会盗用,考虑到版权方面的问题,很多编写者就会使用日本的图片,然后进行略微修改,最后直接放在教材资料里面。

  由于现在的网络变得更加发达,这种情况也变得更加突出,伪原创也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些教材的编写者没有我们以往教育家那样的严谨精神,也没有很高的责任感,只想着获得更多的利润,所以从来不想着对学生负责,也不在意所谓的文化影响。

  

  标准版的教科书都是由国家出版局或者是知识产权相关部门进行审核,相对来说会显得更加正规。但是现在市面上流传的各种教辅资料,可以说是错误百出,当地的教育部门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导致我们现在家长看到很多所谓的“毒教材”。

  粗制滥造以及盗版横行是现在教辅资料存在的普遍特点。我们很想知道这些如此不堪的资料书为何会出现在市面上?我们那些监管的部门到底在干什么?这同样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比如前段时间,宁波海关截获的一批教科书,里面的地图竟然遗漏台湾省。幸亏宁波海关给力,使得这批教材没有留到学生手里面。如果全国都能像宁波海关那样尽职,市面上的读教材自然就会消失。

  

  各位网友,你们觉得现在中小学教材,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又该如何进行彻底的整顿?欢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