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不为人知的一面:抗日时,给八路军发的军饷,从来没拖欠过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1935年,日军侵占华北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双方就红军改编一事进行了艰难的磋商。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出现在人们面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八路军”,这支队伍由4.5万名红军改编而来。
随后,中共在南方的游击队也被收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
(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和部分干部合影)
双方商定,这两支队伍的军费均由国民支付。蒋介石也按照合作协议,按时向八路军和新四军发放军饷。
不过,国共两党的合作从来都不平静,在国民党发起了两次反共高潮后,双方的关系走向破裂。
随着“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被国民党围歼,国民党发放军费一事也就此停止。
![]()
(八路军在太行山上)
一、国共谈判老蒋变卦,西安兵谏被少帅扣留
1935年日军侵占了华北并迅速扩张,外敌当前的形势下,国共两党的内战无形中帮助了敌人。
于是,蒋介石开始寻求使用政治手段解决国内问题,并希望得到共产党的帮助打击日寇。而一致对外,共同抗日,也正是共产党的希望。
1936年,在共产国际的促成下,双方就联合抗日的问题在莫斯科进行密谈,并提到了红军改编一事。
那时,共产党的财政相当困难,除了在土地贫瘠的根据地进行生产自救外,只能向苏联和共产国际争取一些不定期的援助,甚至在与国民党东北军联合抗日的过程中,还向少帅张学良化了一部分缘。
![]()
(东北军少帅张学良)
蒋介石在两次派人到陕北进行秘密考察后,在向中共探讨联合抗日的条件时,提出可以向改编后的红军提供一定数量的粮食和武器,红军改编后也可享有与中央军相同的待遇。
红军方面对此非常重视,只要国民党保证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其他的事情就好谈。这期间,共产国际向中共中央建议,应要求蒋介石向苏区根据地提供补给,以便红军能安心抗日。
哪知南京方面在随后的谈判中出尔反尔,之前许诺的事情都不算数了,更别说提什么新的要求了。
最令人费解的是,蒋介石在表面上在与中共和谈,转过身来却从未停止过“剿共”行动。
就在事情难以推进的时候,“西安事变”的爆发扭转了国内局势,也加速了国共双方合作的进程。
![]()
(1936年西安事变前,张学良与前来西安督剿红军的蒋介石在一起)
1936年底,身在西安的张学良将军,多次苦劝蒋介石停止与共产党的内战,并且不愿接受“剿共”命令,为此还与蒋介石大吵一架。
在老蒋又一次亲临西安“严令剿共”的时候,张学良联合杨虎城等西北军将领,在行动前夜发动兵谏,将蒋介石扣留在西安。
![]()
(张学良和杨虎城)
随后,我党与张、杨两位将军联合向南京提出了释放蒋介石的条件,包括继续推进国共合作的谈判、停止“剿共”、停止打压在西北抗日的国民党地方军等等。
总之,就是希望蒋介石真正放弃内战,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挽救国家和民族。
南京方面见蒋委员长性命无虞,立即派人到西安谈判。蒋介石此时也审时度势,接受了谈判条件,同意国共联合,并答应不再围剿红军苏区。
![]()
(中共参与西安事变谈判的代表左起:秦邦宪、叶剑英、周恩来)
二、收编红军又不给编制,合作谈判再陷僵局
“西安事变”加速了国共合作的进程,十年内战就此结束。此前陷入僵局的谈判也重新启动。
蒋介石同意在红军正式改编前,暂经杨虎城之手,每月间接向红军支付三十万元军饷。
紧接着,确定红军改编的方案就被提上了日程。但因双方的分歧太大,又被蒋介石搁置,前后共花了六个月的时间,跨越四个省,谈了五次才有了结果。
首轮谈判在西安进行,我方提出改编后的编制是四个军,十二个师,三十六个旅。
国民党代表则称,蒋委员长只给了两个师八个团的编制,共一万五千人,且由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或西安营直接领导,除师长自定以外,其他大小军官都由南京方面调配。
![]()
(西北军杨虎城将军)
可这不就等于把师长架空了吗?只能说老蒋真是精得一点余地都不留。还好红军方面给对方留了“砍价”的富余,探清了对方的想法后,最大限度地做出了让步,将方案改为4个师7万人。
但是老蒋却分毫不让,坚持只配两个师,师及以上不设总部,直属军委会指挥。
事情进展到这一步,双方已经不能像西安事变前那样硬碰硬,况且时间也不等人。权衡利弊后,红军决定先以改编为主,日后再扩展兵力。
![]()
(八路军)
于是双方各让一步,在1937年3月8日,达成了“三八协议”,军队编制定为三个师,受军委会和蒋委员长直接领导,各级人员自行选荐,部队给养和物资补充等与中央军的待遇相同。
就在协议草签之际,蒋介石却又一次反悔了。
周恩来先后到杭州和庐山与蒋介石谈判,老蒋基本认可了“三八协议”,但在是否上设总部,以及部队官员由哪方委派等问题,反复“拉抽屉”不给定论。
![]()
(1937年,杭州,周恩来与国民党谈判代表张冲)
最令中共不能容忍的是,他提出毛泽东和朱德必须离开军队,妥妥的就是想将共产党对军队的控制权吃掉,再把红军、苏区都一锅端。
于是,中共决定不再与蒋介石纠缠,如对方迟迟不决,将于8月1日自行宣布改编结果。
没想到“七七事变”突然爆发,北平和天津相继陷落,骤变的形势让蒋介石意识到,必须让红军尽早入场作战。这一回轮到他着急了,不断地催促红军赶紧行动。
共产党则坚持先把合作宣言发表出来,并公布我方所有将领的名单,若装备不补充、费用不给足,红军是不会出发的。蒋介石见状口风开始有所松动。
![]()
(蒋介石照片)
三、迫于形势达成合作,老蒋如约按时发军饷
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鉴于战况严峻,双方均做出了相应让步,就有关红军改编的编制、指挥权和经费等问题迅速谈妥并达成协议。
蒋介石同意红军改编成三个师,但给的却是编制中人数最少的那种,满打满算共4.5万人。
随后,何应钦将番号115、120、129配给了红军。这三个番号原属于东北军下辖的三个师,曾多次参加过围剿红军的行动。
蒋介石在强力打压地方军势力时,借整编之名将这三个师裁撤,此时何应钦特意送给红军这三个不连续的番号,不知是想借此“镇住”红军,还是希望红军沾点他们那样的“运气”。
不过,最有玄学色彩的并不是这个,而是协议里一个莫名其妙的要求,那就是改编后我军所有的将领都必须使用一些奇怪的化名。
![]()
(何应钦照片)
据说是不太愿意听到那些将军们的威名。不过这个条款并没有人执行,可能连他们自己也觉得别扭吧。
无论怎样,事情总算向好的方向发展。八路军的军饷也有了着落,按照协议规定,每月核定给八路军的军费是63万元,包括生活、医药、战务费,以及米津等补助费用。
此时的共产党极度缺钱,国民党非常缺人,由于双方各有所急,办起事来就格外利落。
![]()
(行军的八路军)
8月21日,首次军费加开拔费,共计88万元,就到了八路军手里。
周恩来在收到钱后,在回陕北开会时带了五十万元,交给中央财经组统筹安排,以解后方燃眉之急。
八路军也言出必行,立即开赴前线,与国民党军队一起抗击日军。
![]()
(作战之前的八路军战士)
1938年1月,共产党的南方游击队成为国民革命军的新编第四军,军饷也由国民发放。
抗战初期,两党间的合作关系还算和谐,军费发放也很顺利。
虽然蒋介石这边一开始就有人给他吹风,称此次中共毫无诚意的“投诚”,是为大规模作夺取政权做准备,希望他通过缓发军饷的方法来挟制对方。
但好在八路军始终要求将士们以巩固统一战线为重,要与国民党官兵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避免在军队中生出不必要的矛盾。而且八路军凭借作战能力和军队作风,也堵住了一些人的嘴。
蒋介石在抗日初期对于八路军的领款申请,每次也都及时批复,从不拖欠。
![]()
(八路军战士集结休整)
不过作为一个疑心很强的人,“我要用你,但我不信任你,我还要打压你”是蒋介石的一贯作风,他对自己人都如此,何况对打了十年的老对手共产党呢。
不用有人提醒,他对共产党的防范之心也从未减少过。虽然军饷发放及时,但他从不接受八路军任何形式的增员,即使大家在同一个锅里吃饭,他提防和限制的意图一直十分明显。
共产党也心知肚明,老蒋还是那个老蒋。
因此,毛泽东在1937年9月八路军失守太原后就作出指示,部队的保存和发展不能依赖国民党,在遵守合作抗日的原则下,还是要自力更生筹集物资,补充兵力。
![]()
(1936年,毛泽东与朱德在保安)
四、诬陷害新四军为叛军,国共合作最终失败
1938年1月初,周恩来先后面见与蒋介石、何应钦,要求为在华北地区壮大的八路军增补经费,蒋介石果然不同意,反复交涉下来,只增加了5万元临时犒赏费和5万米贴。
然而为了提高作战能力,部队不能不发展。1938年徐州战役时,八路军抓住深入山区和平原进行游击战的时机,从当地补充了不少兵力。
随后部队向蒋介石提交了扩编成3个军9个师的申请,却被他以没有番号为由搪塞了过去。
事实上,番号和经费并不是问题,他只是不希望共产党在眼皮子底下壮大而已。
合作的“蜜月期”一过,那个“明里示好,暗里打你”的蒋介石又回来了,也开始在军费上逐步收紧。
![]()
(蒋介石照片)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在国民党内部颁发了“限制”和“处置”共产党的秘密文件,随之而来的,就是国民党顽固派在中共抗日根据地频繁制造矛盾。
与此同时,八路军的新兵可以打仗,但不被承认不给军饷,伴随着物价的攀升,老兵们的军费也丝毫不涨。
![]()
(图文无关)
在双方矛盾暗生的情况下,国民党军队在第一次反共高潮中袭击了中共在山西、太行、陕甘宁等地区的抗日根据地,遭到当地军民抵抗和反击。
事后国民党却倒打一耙,何应钦还以此为借口停发了八路军的军饷。后经周恩来交涉,蒋介石才在1940年3月签字批准,补发了所欠的半年军费,并争取到每月新增4.5万的米贴。
不过如果算上通货膨胀的因素,增加的费用实际上寥寥无几。
![]()
(八路军战士)
1940年,八路军已有40万人,每月仍靠4.5万人的军饷支撑。国民党的师长每月领薪800元,八路军的师长只能分到5块钱,战士们就更艰苦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却抵挡了五分之二的敌人。
蒋介石虽然通过军费限制八路军,但还是眼见着这支队伍发展起来。面对共产党再次提出八路军和新四军扩编的要求,他不免患得患失,既不愿失去这支强有力的武装力量,又不想让它壮大起来。
因此希望通过限制活动区域的方式缓解双方不断升级的矛盾,平衡党内外各方关系。他提出给八路军和新四军增加少量编制和经费,将作战区域划在黄河以北的想法。
![]()
(1937年,周恩来、毛泽东与博古在延安)
就在国共双方就此事协商之际,英美和日本三国出于不同目的,对蒋介石进行洗脑和拉拢,让国民党顽固派认为胜券在自己手里,随之开始了第二次反共高潮。
这一次,蒋介石不仅改弦更张,还下令围剿八路军和新四军。
1940年10月19日,国民党要求八路军和新四军开拔到黄河以北,限一个月内到达,有关军饷问题,待到达之后再酌情处理。有任何疑义都被斥以推诿之罪。
事实上,国民党这一举动意在借日军之力,一起合围歼灭八路军和新四军。
1941年1月,新四军在皖南被国民党8万人包围,鏖战七天后,只有2000人突围成功,其余均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被扣,副军长和副参谋长被叛徒暗杀。
![]()
(周恩来与新四军军长叶挺(右)、副军长项英(左))
事后,国民党反将新四军诬陷为叛军,并取消新四军的番号。
“皖南事变”彻底撕碎了国共合作协议,两党关系极度恶化,国民党也再没有向八路军发放过军费。
参考资料:
陈明远.皖南事变前蒋介石不抠门:给八路军发饷绝少拖欠[OL].凤凰网,2011-12-27徐平.八十年前:红军改编八路军鲜为人知的细节[OL].中国军网,2017-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