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三次撤档,花了15亿的好莱坞大片,耗不起指望中国观众买账
用风水轮流转来形容今年中国和美国电影院市场情况在合适不过了
今年春节档本来是中国电影冲击影史票房纪录的大好时机,2019年中国内地全年票房高达641亿,仅次于北美110亿美元(约合770亿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差距再进一步拉近。
尤其是今年春节档重磅国产大片云集,《唐人街探案3》《紧急救援》《夺冠》都是有机会突破40亿票房的。按照近年来的增速,如果没有疫情今年内地电影市场肯定能和北美市场规模接近,甚至是反超
可春节档大片撤档,中国电影院进入停业状态。
那时候好莱坞还没有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对内地电影院停业是冷嘲热讽。
《绝地战警》《多力特的奇幻冒险》《猛禽小队和哈利》《刺猬索尼克》等等大片一部接一部的上,看上去市场相当火热。而内地电影院一停业就是半年,甚至不少重磅院线新片耗不起,只能卖给视频网站
最近情况反转,轮到北美电影市场焦头烂额,中国内地电影院开始复工!
随着中国美国对于疫情态度和措施的不同,美国情况越来越严重,北美电影院事实上处于停工状态,对于耗资巨大的好莱坞大片来说这种等待相当艰难,毕竟投入了这么多钱,迟迟不见回报。甚至有的大片先期已经花了不少的宣发费用,但又不能上映,等于这笔钱就白花了
而中国内地电影市场随着情况好转,正式宣布复工
7月20号复工首日全天票房为350万,23部上映电影中大部分是公益放映,片方不参与分账,票房收益全部归电影院,中国制片公司愿意用这种方式拯救中国电影!
7月21号复工次日全天票房为457万,7月22号复工第三天全天票房为560万,截至23号20点当天票房为599万!可见内地电影院正在逐步有序的复工,每天的票房都在正增长。23号全国复工电影院高达2318家,比22号多了540家,按照这种速度,内地单日票房恢复之前的水平并不是痴人说梦
现在国内电影人也对市场充满信心,张艺谋,宁浩,徐峥等七位导演联合执导的《我和我的家乡》宣布在今年国庆档上映,电影是2019年票房爆款《我和我的祖国》姊妹篇,耗资巨大巨星大腕云集,这说明内地电影市场大概率会在国庆档之前恢复到往常水平
刘德华的新片《拆弹专家2》也宣布将在今年贺岁档上映,电影耗资超2亿。是今年最为重磅的港片之一,本来定在今年暑期档上映,因为疫情撤档。
有了这两部大片的带头作用,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大片加入定档的行列
好莱坞电影人也想救电影院,但《信条》三次撤档进退两难,现在也只能指望中国观众救场
好莱坞大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是坚定的支持电影院观影模式,随着北美电影院复工遥遥无期,不少好莱坞大片纷纷转投流媒体
比如汤姆·汉克斯的《灰猎犬号》以7000万美元卖给了苹果的流媒体网站,该片成本3000万美元左右,海战的视觉效果其实在电影院呈现最佳,但片方实在耗不起只能卖掉
不过诺兰坚持让自己的最新大片《信条》成为北美电影院复工的第一部大片,电影本来定于7月17号上映,诺兰希望靠自己的影响力来提振全球电影院的信心,让《信条》成为观众重新走进电影院的理由
可惜诺兰再怎么坚持,也没有想到美国对待疫情这么不靠谱,导致《信条》如果按照计划上映,必将巨亏
花了2.25亿美元(约合15亿人民币)拍摄电影的华纳公司,肯定不愿意冒这个危险。一部电影亏的制作公司元气大伤甚至倒闭的例子在好莱坞比比皆是。
这种情况下华纳一步一步推迟了《信条》的上映日期,从7月17号撤到了7月31日,再撤到了8月12日,最近又撤档,这一次甚至都没有宣布新的档期,一年三次撤档,可见华纳对《信条》今年在北美上映抱有悲观态度
华纳只能把希望寄予海外市场,尤其是最近中国电影院复工,华纳准备改变《信条》上映模式,先在海外市场上映,然后等北美情况稳定了在杀回本土市场,这意味着好莱坞大片放弃了一贯的全球同步公映的战略
这是中国市场给的华纳底气
2018年的《海王》中国比美国提前两周上映,结果《海王》中国票房破20亿!由于北美对盗版管制较为严格,《海王》北美票房也突破了3.5亿美元,证明海外市场先期上映的可行性
当《信条》真的准备这么做的时候,那么《花木兰》《007:无暇赴死》《黑寡妇》《神奇女侠2:1984》等等大片也许都会选择先在中国上映,给巨额的成本回回血。当然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来说也是好事,毕竟大片多了,观众才愿意走进电影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