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余华的《活着》才懂:为什么只有福贵活到了最后?

  余华的小说《活着》,薄薄的一本书,却写满人间凄苦。

  主人公福贵长长的一生里,都在不停失去,失去财富、失去亲人、失去爱人。

  他经历了生离死别的痛苦,也体会了一家人不离不弃、守望相助的温情。

  小说《活着》一书中,主人公福贵年少时是个纨绔子弟,流连于青楼赌场,败光了家里所有的财产。自己的父亲被气死,只能靠母亲卖首饰的钱去养活妻儿,当福贵决心改过自新的时候,接踵而至的打击以及灾难彻底摧毁了福贵的生活。

  

  书中写到,福贵在去为母亲请医生的路上被国民党抓去做了壮丁。等他再次回到家中,母亲也走了,女儿成了聋哑人,面对家中贫穷的光景,福贵深知自己没有资格伤心,因为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

  此后的日子里,命运仿佛跟福贵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他经历了所有的亲人的离去,除了自己的妻子因病而亡以外,他的儿女后代都死于非命,他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妻子、儿子、女儿、女婿以及年仅七岁的外孙。

  最后,福贵买了一头快被宰杀的老牛,给牛起名就也做福贵。

  因为看过太多生死,所以对生命有了敬畏,福贵才买下那头快死去的牛。他知道,每一条生命,都值得尊敬,因此,当失去了所有,他还是会活着,珍惜自己的生命。

  人活在世上,谁不经历悲欢离合?当一个人经历的悲欢离合足够多时,就会越来越懂得活着的意义。

  再读余华的《活着》才懂:为什么只有福贵活到了最后?

  福贵艰辛地活着,无论遇到什么样沉重的磨难,他都活着,他庆幸自己爱的人不用像他一般孤苦无依。即使最后孑然一身,但他仍然想着人总归是要活着的,他选择隐忍,选择与命运和解。

  他买了一头即将被人们杀死的因太老了而无法耕地的老牛,他觉得这头老牛和自己很相像,因而取名为“福贵”。

  即使村里人都笑话他,但他仍整日乐观豁达得与老牛相依为命,他对待老牛温和,对待现实释然,对待命运宽容。

  

  福贵的一生在喜与悲间频繁切换,最终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他虽然经受着生活的一次次苦难,但他的心却很满,他似乎更多地并不仅是为了自己而活着了。

  他经历了这样坎坷的人生,经历了太多人生路上的玩笑,成为了别人口中的“老不死”,在故事的最后依旧顽强地活着,无声地描述着眼泪的宽广和丰富,描述着绝望的不复存在,表达着那股因为活着而活着的意志与信仰。

  因为有爱,即使人生百苦,可人间值得。

  家珍是最好的女人。

  这是福贵在家败之后才悟出的感慨,这个女人对她不离不弃,就像一束光照亮着他。

  每次福贵遇到难事的时候,家珍总会默默的安慰他,然后再一起悄悄的干活,从来不会抱怨。即便他家败之后,被娘家接走,家珍依然带着孩子回到那个茅草屋。

  一个好女人就是家里的风水,而福贵就有着这样的好命。

  

  如果一个人心中有温暖,心中有爱,那么他就会心向阳光。福贵受家珍影响,他遇事沉稳,有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凡事都往好的方面去想。

  所以到最后你会发现,他每次都会跟老牛一起聊天,聊的都是家常,一家老小的家常,因为他心中有家,有爱,才会想着好好活着,将这种爱延续下去。

  

  这一生我们到底该怎么活?

  要一直向前走着。就像前面有一束光一样,我们伴着那束光一直往前走。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来来去去,唯有积极地面对每一天,对家人温暖,对朋友情义,对家庭负责,对自己的人生不枉此生,那便是最好的活法。

  而余华的这本《活着》也同样告诉我们,人生总会有磨难,但是我们依然心中要有一束光,那便是家的光,好好地活着,就是对家人最大的爱。

  愿我们都能彼此温暖,好好地活着。

  

  余华的《活着》是人生不可不读的一部经典,它告诉你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人到了每一个阶段,活着的目标和方向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老年的福贵在沉默和孤独里,和老牛作伴。

  

  这个年龄的人活着,其实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他不用为了自己而活,也不用为家人而活,而是为活着而活着。

  哪怕历经生死、遇到再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福贵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而是选择了好好活着,用坦然的心态,踏踏实实过好余生的每一天。

  

  原来,《活着》便是最好的幸运,亦是最大的勇气。

  人生就应该不停地追求一种挑战,生活本是困难的,福贵是平凡生活中的写照,每一次打击,他都坚强地挺过,当徘徊在痛苦的边缘时,不如硬着头皮撑下去,他有过幸福,有过快乐,足以。

  

  《活着》这本书小编读过很多次,每一次都深有体会,被深深触动。

  现在小店做活动,49.9元,一包烟不到的价格,就能入手精装4套:《百年孤独》+《人间失格》+《活着》+《霍乱时期的爱情》,就能让你看清自己、看清人生!人间,苦又如何?“我来人间享爱恋,我来人间享自由”。

  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