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中福贵的一生:也许活到最后,只留下基因传给“后人”

  引言

  “余生很长,你别慌,别回头,别纠缠,别念旧”

  在生命奔波的河流中,我们航行的速度其实是缓慢的。每每成长到跨越一个新的年龄阶段,暮然一笑回首之时,常常觉得自己过往的岁月皆是值得留念的宝藏。但当我们真正处在那个需要跨越的阶段之时,往往只能撕心裂肺的苦叹生活不易。活着,本身就是一场修行。

  余华将生活的世事难料描写的真实细致

  余华先生所著的《活着》,将生活的鸡毛蒜皮四平八稳和诸事难料跌宕起伏,都描写得十分真实细致。书中的主人公福贵,幼时出生在一个家庭富裕的环境中。对于年轻时的他来说,市井生活的艰苦和残忍于他而言十分遥远,他可以肆无忌惮的沉浸在自己的所谓兴趣爱好之中,本色出演每天穿着锦衣华服与朋友嬉笑玩闹的纨绔贵家公子哥。

  生活上他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遇见爱情的怦然心动,便全力争取势在必得。当他在遇到了上夜校时清纯动人的家珍,他只知道自己内心的想法是要娶她回家。命运在此时好像对于福贵过于眷顾,家珍在对这个纨绔的少年公子也是一见钟情。这样一桩门当户对又你情我愿的婚姻在当时也是一件美事,没过多久,二人便顺利的成了亲。

  本来看似甜蜜美满的生活,上帝却仿佛突然发现了对富贵人生走势的天平产生了倾斜后决定要将其拨平。一心沉溺于吃喝玩乐的福贵对于家庭产业毫不关心,根本不懂理财和管理产业之道,他对于经营亦无所通。此刻已经成家却还未经世事的他就像一个顽劣不堪脾气暴躁的小孩儿,甚至面对他曾经深爱的妻子真心嘱托和诚心劝慰,他也是拳脚相向。没过多久,富贵便因为赌博将家产全都输尽了,他们一家人的命运也在此有了一个急剧的转变。一夕之间天翻地覆的变化使得福贵无所适从,妻子家珍对他始终不离不弃。这个曾经也是出身富贵家庭的女人毫无半点怨言,毅然决然的跟着自己的丈夫过苦日子。

  一个也许并不正确的选择

  但生活的不幸仿佛总是接踵而来,在遭遇了家庭的变故后,富贵的爹在搬家之时意外去世。没过多久,富贵的娘也因病离去。在他之前那些浑浑噩噩,荒唐度日的生活里,父母是他全部的依靠。但如今他在父母离世之时都无法陪伴在他们身边,在被抓去当俘虏的那些日子里,他也曾经无数次地想过逃跑。支持他坚持下来的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活着,只有活着才有希望。他渴望见到自己的妻子儿女,期待回归那个虽然现在简单贫苦但却朴实温暖的家庭。

  之后,在继续从军和返乡这两个选择中,他选择了后者。这样一个选择,其实对当时的他来说也许并不是合适和正确的。战友春生在选择继续从军后回乡之时当上了县长,但对于那时的福贵来说他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回家。在回家后的那个夜晚,他抱着自己的妻子,看着窗外逐渐朦胧的月色。突然间明白,生活也不过如此一切都还值得期待。

  富贵的晚年其实是凄凉的,儿子有庆在给县长妻子献血的时候,因为医院的不负责任而最终失血过多导致休克死亡。他四方追问讨要说法也无果,面对于曾经的战友,他连指责都变成了困难。有庆的死亡,生活的迷茫和不公平让他的内心感觉到无比的悲痛,可他不能够倒下,日子也总是要继续下去。

  没过多久,女儿凤霞因为生产而大出血,最终也命丧于医院。在接连失去儿女的巨大打击之下。本就患有软骨病的家珍,精神和身体上都大不如前。福贵的心里越来越沉,他变得沉默憔悴。人至晚年,伴随着妻子的离开,陪伴着他的只有女婿和外孙。但时日不久,女婿和外孙也都因故离世。在这来来往往的人世间,所有生命中值得纪念的人都不过也只是昙花一现。他彻底成为了一个孤家寡人,守着他的只有一头他花钱买回来的老黄牛。

  生活对于福贵来说,无异于是残忍的。命运这只大手在早期的时候给予了他舒适安逸的生活,却又像开玩笑般地扭转了他的命运。于他而言,人至中年却要接受这样一份巨大的改变就很困难。可他并没有因此而自我放弃,他仍然努力地在生活中摸爬滚打不停地去适应和改变这个齿轮。

  富贵的一生中,妻子家珍对于他的陪伴是他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这样一个坚强而美丽的女人,为他生儿诞女陪他从万千宠爱到泥潭求生都不离不弃。福贵对于生活并没有过高的目标,他只是活着。在这个旅程中,他也是渴望平凡与幸福的并且一直都在尝试为维持这份幸福而努力。

  结语

  其实很多人都不明白富贵活下去的意义是什么,支撑他的勇气是什么。但也就好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或许他也无数次地想过离开,其实这部作品中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相似的,大家的旅途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在这个故事里没有任何一个人选择自我放弃,富贵热爱的并不是生活,他热爱的是生命。在种种困难的压迫之下,他有感受到了绝望和痛苦,但也曾经守候过那些平凡的温暖。生活的本意就是活着,是不断挣扎却充满希望地活着。

  就笔者个人而言,我是非常喜欢余华先生的这部作品的,关于主人公福贵的一生,就好比网络上某个人评价的那样:

  受自然摆布、受社会控制、为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奔波一生,活到最后,只留下基因传给“后人”。

  除此以外,我喜欢这套书的另外一个原因便是,相较于一般以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为故事背景的小说,《活着》这本书里的主人公不仅能够从书中窥到当时的人们的状况,还可以从中找到现实生活当中某些人的影子,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一点也不像其他作品那样显得文绉绉的。

  文章的最后,笔者向诸位推荐一下这套书。如果你正处于生活、职场以及感情的低谷期,那么,《活着》这本书一定会让你觉得你此刻所经历的困境不再是困境;如果你人过中年、或是半百,还未经历过生活的挫折,那么《兄弟》这本书一定会让你从此珍惜当下、珍惜家庭以及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场邂逅。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不妨点击下面的横条进行购买: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