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子退出微博,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池子退出微博了。

  

  11月7日英雄联盟总决赛前,网友们疯狂立flag。

  池子也发了一句:EDG赢了,我就注销微博。

  

  EDG:某电竞俱乐部

  次日EDG夺冠,他果真注销了。

  微博再搜已查无此人。

  退博前,池子甩出了一篇长文。

  

  文风很“池子”。

  尖锐。锋芒毕露。

  读者人味越来越弱,情绪越来越强,没有共情和爱,只剩下愤怒。

  情绪宣泄的方式是,一人一把刀,闭着眼睛一通扎。

  有识之士蜷缩,商务强人屠榜,剩下的空间不多了。

  

  乍一看,这不太契合池子玩笑不恭,嬉笑怒骂的性子。

  但很符合他的行事逻辑:

  直接。坦率。

  想说就说,才不管会刺痛谁。

  

  对于池子本人,网友素来褒贬不一。

  有人斥其“跳梁小丑”;

  有人捧其“屠龙少年”。

  有趣的是,讨厌或喜欢的原因是重合的——

  他极其真实。

  这种真实让他在“只有人设,没有个人”的娱乐圈里,尤为亮眼。

  但也招致了无尽争议。

  

  如今鲜有人敢袒露自己,他真实的底气到底是什么?

  答案也许和你想的不一样。

  池子的“刺头”劲儿,可以回溯到小学。

  还不会加减乘除,他就开始质疑老师:

  “老师也是人,凭什么一定是对的?”

  他从小贫嘴,爱接梗。

  小嘴儿叭叭的,再内向的同桌都能被他带成话痨。

  

  罚站自然是家常便饭。

  “老师会杀鸡儆猴,我就是那个鸡。咔,站出去。”

  在池子日后的脱口秀段子里,老师作为“权威”的代表,频频出现。

  在台上,他针砭时弊,在段子里埋观点。

  对以激进女权为代表的群体,他表示:

  “太极端的行为,反而会消解那些和平征求权益的人,做出的努力。”

  

  图源:池子线下脱口秀录像

  对于举报风气,他无法理解:

  “你举报别人,别人没办法说话了还怎么讨论?”

  

  对于网友人云亦云,他建议:

  “大家要更自信一点,相信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要被风吹着走。”

  至于你是否中枪,听了舒不舒服,他不管。

  在台下,池子也很刚。

  无人敢发声时,他大喇喇站出来声援。

  

  吴亦凡粉丝疯狂刷榜,他毫不掩饰讥笑:

  “你们这么刷榜,他永远不知道自己音乐什么水平。”

  

  粉丝哪听得了这话,掀起好一阵腥风血雨。

  发现中信银行违规侵犯隐私,池子二话不说发律师函。

  

  直到银行公开道歉,相关负责人被撤职。

  和笑果公司解约,池子也十分张狂。

  被移出群聊,他直接发微博@CEO:“这就是脱口秀,哈哈哈哈哈哈……”

  

  池子的人格,在台上台下高度统一。

  他执拗地捍卫某种真实,跟规则硬碰硬。

  说“be real”,便真的身体力行。

  

  池子的争议也来源于此。

  霍金去世那天,他发了一条微博:

  

  中国文化忌讳调侃死亡,在很多人看来,池子的行为无疑过火了。

  节目里,姜思达带他去一个高端餐厅。

  黑鳕鱼端上来,他立刻大声嚷嚷:

  “这好像油炸大便。”

  

  姜思达尴尬挡脸:“给点面子,这是我朋友的店。”

  

  池子没消停。

  甚至将盘子凑近摄像机展示,又补充一句:

  “炸得有点过那种。”

  

  池子在镜头前永远是突兀、不周全的。

  他也没有改变的打算。

  姜思达曾形容:他对待机器(摄像机),就像对待一坨狗屎。

  

  那他在意什么?

  创作。

  池子天生就是吃脱口秀这碗饭的。

  节奏快,笑点密集,角度刁钻。

  2017年,池子爆火。

  

  火了之后,粉丝汹涌。

  粉丝=商业变现。

  艺人都希望自己粉丝更多。

  但池子很谨慎地往后退。

  “我们就是网友,我不是艺人,他们也不是粉丝。”

  “不要对我有过高期待,我也不会辜负你什么。”

  

  池子拒绝被驯化。

  也抗拒商业合作。

  李诞反复劝说,他才开始接广告。

  这点他和李诞的差异极大。

  如果说池子是年少轻狂,那么李诞就是沉稳懂进退的“成年人”。

  

  这也不难理解,为何后来两人会背道而驰。

  池子十分理想主义。

  但李诞更懂审时度势。

  他知道,脱口秀远远不是“真实”就可以。

  池子总是对标美国脱口秀——包罗万象,尺度广,有冒犯。

  但他忘了,脱口秀在中国的接受度依然不高。

  中国的本土喜剧语言节目是什么?

  相声。

  相声是通过践踏自己来取悦观众。

  

  观众听着郭德纲家里出事,哈哈一笑。

  要是指向观众老爷们?

  话头

  那得跳起来砸场子。

  脱口秀正好相反,是要去调侃,去冒犯,去引发思考和共鸣。

  然而现在人们过于敏感,动辄上纲上线。

  公开发言必须滴水不漏,不允许戏谑调侃,更不容丝毫冒犯。

  杨笠一句“普却信”,就能引发一场大乱斗。

  谁还敢说半句“不妥当”的话?

  

  人人自危,战战兢兢。

  别说思想碰撞,连表达都得小心度量。

  正确性是保证了,但思想性大打折扣。

  这对脱口秀是好事吗?

  南风窗评价道:“寄希望于个人观点的平衡,倒不如鼓励多种观点的相互制衡。”

  

  不仅脱口秀演员,节目制作人也如履薄冰。

  2016年,《吐槽大会》第一季上线,三天后即被下架。

  《今晚80后脱口秀》也被腰斩。

  不怪李诞说,他只要有限度的自由。

  

  他聪明地收起了锋芒,在夹缝中蜷缩。

  这些,池子能不知道吗?

  在采访里,他说:“中国脱口秀的特色就是得小心谨慎。”

  话虽如此。

  但他不打算遵循。

  他在台上说尺度最大的话,台下做最出格的事,无所顾忌。

  李诞说过,池子是最难管的艺人。

  他像头误入草原的猛兽。

  张牙舞爪,横冲直撞。

  言行总不合时宜。

  

  人人都在妥协。为名利,为前程。

  池子似乎例外。

  他的底气到底从何而来?

  在节目《仅三天可见》里,姜思达替我们问出了这个问题。

  听到问题,池子罕见地表现出不自在。

  先哈哈大笑带过。

  再扯开话题。

  然后捂脸,沉默。

  

  姜思达注视着他,仍继续追问。

  最后池子似下定决心,叹了一口气,“我来个独家爆料吧”。

  这是他从未与人说的一段过去。

  高中时母亲患脑癌。

  他在家照顾了母亲两年,目睹母亲的生命缓慢地逝去:

  先是走不稳,慢慢地站不起来,接着手臂也抬不起来……

  “就慢慢死去。等死。”

  

  母亲走后,池子就很少哭了。

  最亲的人已经离去,再没有什么真正触动内心的事情。

  也是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池子看上去恣意横行,无欲无求。

  他的底气因于无畏。

  而无畏来源于体验过人生痛。

  至

  喜剧人杰瑞·宋飞说过:“脱口秀是一种大声的绝望。”

  池子坚持的脱口秀又何尝不是。

  

  池子的外壳始终是坚硬的。

  姜思达撬开了一丝缝隙,但也仅此而已。

  他的“里”,有真诚,也有灰暗。

  他的“表”,吊儿郎当,愤世嫉俗。

  池子就一直以钝斧的姿态往前走。

  不伤人,但足以自卫。

  

  2020年8月,池子与笑果公司解约。

  很多人讪笑:离开了笑果,你还剩什么?

  本来我也不理解。

  当红时离开平台和流量,怎么看都太任性。

  直到看到池子和记者许研敏的对话,我似乎明白了。

  

  池子想做的是开放麦,即线下脱口秀。

  因为“更直接更真实,而且没有摄像机的打扰。”

  线下和线上脱口秀,有什么区别呢?

  在线下,演说者和观众是活的,可以相互交流。

  

  但笑果脱口秀节目的录制,工业化程度极强。

  嘉宾每句话,每个都有稿;连观众什么时候笑,都由领笑员设置。

  叹词

  而且准备时间仓促。

  

  图源:vista看天下

  商业上,这样的操作的确稳妥。

  但对于脱口秀艺人来说,这实在无趣。

  池子不是没妥协过。

  被李诞发掘后,他一度勤勤恳恳写段子、录节目。

  但几年下来,他还是想回归线下。

  

  他的想法特别纯粹。

  “就是为脱口秀爱好者提供一个场地。”

  

  这当然不赚钱。

  但总得有人去做这么件事。

  池子就去做了。

  

  很难想象,还有人被捧上云端后,会主动跳下来。

  社会熔炉走一遭,池子仍棱角分明。

  但锐利之余,他也有一股奇妙的自信和坦荡。

  他不在意做不做艺人,节目火不火。

  

  记者问起,如果脱口秀天赋枯竭怎么办。

  池子的反应也很跳脱:那就换一个方向呗。

  “我喜欢音乐,可以去说唱,或者万一我做DJ更好呢?”

  根本不为自己设限。

  也因为不设限,什么都能玩。

  什么都敢玩。

  2015年7月,池子在北京一个俱乐部演了一段。

  演出完,他咕咚咕咚喝着雪碧,突然一个高大的年轻人走过来:

  “演得不错,加个微信吧,我是《今晚80后》的。”

  他就是李诞。

  池子跟着李诞,从线下走到了线上。

  2020年底,池子解约后,创立了自己的线下脱口秀厂牌中Club。有了一个小场地。

  

  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他离开李诞。

  从线上回归线下舞台。

  

  场地容纳观众不多,也就一百来人。

  比不上综艺上亿的点击量。

  但在那儿,他可以说他想要的脱口秀。

  2019年3月,池子曾发布过一篇博文,《我看池子》,将它置顶。

  里面写道:

  “他最火那节目,吐槽大会……拱上台说一些蠢话,捅这个挠那个,观众看了乐,台上都觉得他是一横空出世小二逼。”

  如今他注销微博,《我看池子》消失。

  他不再给自己下定义。

  答案交给时间,以及小场地里的笑声。

  作者:苏打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