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11:从天地到身体到万物,“守中”才会舒适

  各位师兄们好,咱们继续来分享《道德经》,这是第十一篇。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直译:这天地之间,不像是一个超大型号的风箱吗?看上去空空荡荡,但实际上却充满能量,越是鼓动,风就越多。

  只不过风过量了也不好,而是要适量,人说话也是如此,必须要保持适中。

  

  先说明一下橐籥(读音是tuoyue)这个词,其实就是风箱。

  不过就算是风箱,八零以前的师兄大部分都还知道甚至用过,再往后的年轻人恐怕就比较少了。

  因为这个东西是和炉子或者大灶配套使用的,就是一个长方体的空箱子,外面有个把手,可以不停的抽动,然后就会产生风,把炉火变得更旺,就相当于是鼓风机。

  说了这么多可能还是词不达意,其实最简单方便的方法就是师兄们自己百度一下,马上就明白了。

  老子这里就把整个天地比作了一个超级大的风箱,这里面充满了空气(比喻道),看似无形,但是一旦鼓动起来,声势也是超大的,比如说刮风,闪电,暴雨,甚至地震。

  不得不说老子的想象力就是强,硬是把这么深奥的道理用生活中一个很常见的小物件就给比喻出来了,让人一听就恍然大悟。

  如果实际操作过这个风箱的师兄们一定更加明白,随着你不停的抽拉那个把手,就会有大量的空气被吹到炉子里,等于是提供了更多的氧气,火苗自然腾腾的往上涨,你动作越快,涨得就越快。

  

  只不过这个也需要适量,因为一旦过了量,那火苗甚至会直接从炉子口窜出来,还真有点危险——毕竟火借风势,那就非常厉害了。

  当然了,咱们这里要讨论的并不仅仅只是如何更好的使用风箱,这门技术如今也早已经过时了,老子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其实是要我们“守中”。

  这个守中,简单来说就是要保持好平衡,不管是说话也好,吃饭也好,做事也好,管理也好,治国也好,修行也好,甚至交朋友,谈恋爱,教育孩子,任何事情都不例外。

  不光是老子,孔子也是如此认为,这就是著名的“中庸”思想——并非是一些师兄理解的老好人和稀泥,那根本就是走歪了。

  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并且能够在生活中实践的人,都是非常有智慧的人。

  我们就拿最简单的一件事来打比方好了,比如说吃饭,这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毕竟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可是虽然人人都吃饭,而且这方面的经验也都十分丰富,但却未必每个人都会吃饭,也就是“适量”的吃饭。

  

  所谓适量的吃饭,第一个指的是总量,也就是不能太多,逮住好吃的一顿猛吃,最后吃撑甚至吃吐了,难受的还是自己;同时也不能太少,为了所谓的“加肥”或者“塑形”,硬是忍饥挨饿,肠胃也毁了,身体也垮了。

  第二指的是营养要均衡,不能自己喜欢吃肉就只吃肉,或者喜欢吃素就只吃素,而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调整,也没有绝对的标准。

  第三指的是要按时,像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一日两餐或者一日三餐(早晚或者早中晚),就是比较合适的方式,而如今很多人为了口腹之欲,一天恨不得吃七八顿,从早餐到上午茶到中饭到下午茶到晚饭到夜宵,睡前还要喝点小酒之类,那等于是让自己的肠胃几乎全天二十四小时加班,比996工作制还厉害,这身体能健康的了吗?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9%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