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侵华,慈禧仓皇出逃,而前来救驾的竟是之前被贬的罪臣
1900年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慈禧带着光绪仓皇出逃,晚上住在一个破庙里梦见被洋兵追杀而惊醒。正惊魂未定时,外面突然有人喊道“臣来护驾”。慈禧感动不已,而看到来人却让她大吃一惊。
岑春煊是晚清的名臣,其父亲是云贵总督岑毓英,出生在官宦世家,家境自然十分优越。18岁时家里便花钱帮他在工部捐了个职务,进入官场。
不过这个职务十分清闲,主要负责抄写一些文件,岑春煊觉得没意思,便辞职回老家了。后来他参加科举,考中举人再次进入官场。
这时的岑春煊接受了新思想,对清廷黑暗的官场十分厌恶。但是他人微言轻,在朝中的职位也不高,无力改变。
这时他也意识到,要想实现抱负只能身居高位,才能改变一些现状。而在清廷中想要升职,并担任实职岗位,难如登天,依靠正常升迁几乎不可能。
他经过一番观察和思考后,将目光放在了大太监李莲英身上。李莲英虽然只是一名太监,却是慈禧身边的红人,离光绪也很近。
他便想方设法接近李莲英,并投其所好。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终于得到李莲英的信任,成为朋友。
一日岑春煊看到李莲英十分疲惫,便上前关心了几句,问其缘由。李莲英叹息道,最近老佛爷和皇上天天讨论维新改革,忙得我睡不着觉。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岑春煊敏锐的察觉到这是一个机会。于是连忙问道,皇上是什么态度?
李莲英看四下无人,便悄悄凑到他耳边,“决心已定,大概最近就要搞了。”

得到一手消息,岑春煊大喜。他本就认为清廷需要改革,心中早有想法。回去后立刻写了一篇长长的奏折,主要谈论对改革的看法,十分有见地。
光绪看到这篇长文后,十分欣赏,反反复复看了几遍,对岑春煊大为赞赏。将其升为光禄寺少卿,不久后又提为广东布政史,年纪轻轻便成为一方大员。
可惜好景不长,还不等岑春煊放开手脚进行改革,维新变法便失败了。而他因支持光绪受到牵连,自然被降职,调到甘肃。
此时的岑春煊十分受打击,但也没有其他办法,在官场上郁郁不得志。不过岑春煊的确很有政治才能,很快他便等来了机会,或者说抓住了机会。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打到北京,慈禧带着光绪仓皇出逃。因走得太急,啥也没带,一路上十分辛苦。

身边的军士也不多,一边担心洋人追上来,一边担心沿途的乱民匪徒。慌张的慈禧逃亡中不断的给各地督抚下诏,命令他们速来勤王。
可惜回应者却寥寥无几,要么相隔极远,远水解不了近渴。要么顾虑重重,不敢轻易出兵,害怕惹祸上身。
甘肃的岑春煊听到这一消息后,他又敏锐的察觉到自己翻身的机会来了。只要此刻立刻带兵前去勤王,一定能立大功。
可他只是甘肃的布政史,哪有兵。于是立刻联络人,借了部分兵,又现征了一部分凑到一队人。
自己掏家底花钱购买了一批高档的生活用品,随即带着东拼西凑的兵马风风火火的赶去勤王。
这一日慈禧逃到了一处破庙,晚上便在破庙中歇息。数日的逃亡,让她一直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
晚上刚睡下不久,便梦到洋人追了上来,顿时吓得大叫。惊醒后依然惊魂未定,正在此时外面突然有人喊,“臣来护驾。”
慈禧还在惊疑不定,那人却已来到庙中,大声说道,“老佛爷,臣救驾来迟,前来领罪。”
慈禧有些不敢相信,以为自己还在梦中,直到身边人说是岑春煊前来护驾。这才反应过来,没想到当年被贬的罪臣现在却来救驾,顿时感动得老泪纵横,直接亲切的喊道“岑三、岑三。”
岑春煊因在家中排行老三,所以被称为岑三,这个称呼流传到官场中,慈禧也知道。当即便赏了他一件黄马褂,还特许他可以在紫禁城中骑马。

此事过后,岑春煊得到了慈禧的赏识和重用,官职自然节节高升,很快便提为两广总督,在清廷中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后来岑春煊虽然无力对清廷进行维新和改革,但却严惩贪污腐败的官吏,因此而得名。在他手中被办理的贪官众多,因此有着“官屠”之称。
岑春煊一直有着让清廷革新变强的抱负,但自身职位和权力有限时,他没有墨守成规。而是看清现实,利用当时清廷黑暗的官场规则让自己晋升。
他还有着极强的敏锐性,能在危机中抓住机会,最终得以掌握实权,展开抱负。
有梦想之人,不会抱怨世道的不公,而是想尽办法抓住一切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