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秦王子婴,究竟有怎样的身世?《史记》的三种记载皆不准确

  秦王子婴究竟是谁?

  仅文献记载,就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照这种说法,“兄子”指的是兄弟的儿子,也就是说,子婴应该是秦二世胡亥哥哥的儿子,也就是秦二世的侄子,秦始皇的孙子。

  东汉班固在《汉书·高帝纪》中也采信了这种说法。

  后世因为这种说法最为流行,又进一步推断,子婴应该就是公子扶苏之子。

  然而,仔细推敲的话,“子婴乃扶苏之子”的说法很难站得住脚。

  第一,如果子婴是胡亥的侄子,扶苏的儿子,那他的年龄和《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所记载的子婴和他的两个儿子商议诛杀赵高这一历史细节,就对不上了。

  秦始皇只活了五十岁,照秦始皇十六七岁就生了扶苏,扶苏十六七岁就生了子婴,那么当秦始皇驾崩时,子婴最多不过十八岁,有可能只有十六七岁。秦二世胡亥只当了三年的皇帝,那么子婴继位为秦王时,顶多也就二十出头。

  这么算问题就来了,二十出头的子婴,儿子能有几岁呢?顶多五六岁,有可能只有三四岁。三四岁的孩子怎可能与父亲一起商量如何诛杀赵高。

  第二,扶苏曾是胡亥窃夺皇帝位的最大威胁,没得到扶苏自杀的消息前,胡亥、赵高甚至不敢公布秦始皇的死讯。如此忌惮扶苏,胡亥怎可能放过扶苏的儿子,加之赵高的阴险狠毒,这一对狼狈君臣肯定是要斩草除根的。

  所以说,子婴是扶苏之子,可能性不大。

  第二种说法是《史记·李斯列传》中的记载:“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

  照这种说法,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

  从子婴在历史上的表现看,无论是与儿子商议诛杀赵高,还是敢于向胡亥进谏,这种说法都挺符合,但有一个地方却很难说通,那就是秦始皇有几个弟弟在历史上很明确。

  秦始皇有几个弟弟呢?

  一个是同父异母的弟弟,长安君成蟜,此人后来叛逃去了赵国;另两个是其母帝太后赵姬和面首嫪毐所生的私生子,秦王政九年,这俩私生子被嬴政下令扑杀了。

  除此之外,秦始皇再无弟弟,所以说,子婴是秦始皇弟弟的说法也很难站住脚。

  第三种说法出自《史记·六国年表》的记载:“赵高反,二世自杀,高立二世兄子婴。”一般认为,这里的“二世兄子婴”,应该断为“二世兄,子婴”,也就是说,子婴是胡亥的兄长,秦始皇的儿子。

  这种说法最容易驳倒,原因很简单,秦二世继位后,在赵高的怂恿蛊惑下,秦始皇的儿子被杀戮殆尽。

  胡亥屠戮兄长姐妹,这一点是得到了考古验证的。秦始皇陵封土东边大概一里远的地方,有十七座甲字形陪葬墓,其中八座已经进行考古发掘,墓主正是被胡亥屠戮的秦始皇的儿子、女儿。

  所以说,在胡亥大肆屠戮兄长的情况下,秦始皇还有儿子能活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子婴是秦始皇儿子的说法也就不成立了。

  子婴既不可能是秦始皇的弟弟,也不可能是秦始皇的儿子或者孙子,那他到底是谁呢?

  有一种推断,黑哥认为是比较靠谱的,子婴是秦始皇的侄子,成蟜之子。

  下面咱们就结合子婴的生平,讲一讲这种推断——

  秦昭王四十二年,十七岁的赢异人到邯郸做人质。三年后,赢异人在邯郸结识吕不韦,随后娶了吕不韦府上的歌姬赵姬,秦昭王四十八年生下长子嬴政。

  嬴政出生不久,长平之战爆发,赵军大败,秦军围困邯郸。为躲避赵王擒杀,吕不韦花重金买通赵国官员,护送赢异人逃出邯郸,回到秦国都城咸阳,但因为逃离甚险,赵姬和嬴政没能同行,被滞留在了邯郸。

  嬴异人回到咸阳后,很快另娶了韩国出身的韩夫人,并且生下了次子成蟜。

  从时间上看,嬴政与同父异母的弟弟成蟜,年龄应该相差三岁左右。

  秦昭王五十六年,秦国和赵国和解,九岁的嬴政和母亲赵姬回到秦国,第二年也就是孝文王元年,赢异人被立为王太子。

  孝文王只做了三天秦王便死掉了,嬴异人随后即位,是为庄襄王,立嬴政为王太子。

  庄襄王在位的三年,秦宫中有两位太后,一位是代表楚系势力的华阳太后(庄襄王养母),一位是代表韩系势力的夏太后(庄襄王生母)。韩夫人以及成蟜依附夏太后,赵姬以及嬴政则亲近华阳太后。

  庄襄王死后,十三岁的嬴政因为早已被立为王太子,继位未遇到波折,但弟弟成蟜以及暗自支持成蟜的韩系势力,对嬴政的王权始终构成了某种威胁。

  秦王政五年,在夏太后韩系势力的运作下,成蟜出使韩国,兵不血刃,迫使韩国献出了百里土地与秦国,成蟜因此被封为长安君。

  对于韩系势力的蠢蠢欲动,首先感到不满的便是帝太后赵姬。秦王政七年,夏太后去世,韩夫人和成蟜失去依靠,迅速沦为帝太后赵姬一派的打击对象。

  秦王政八年,长安君成蟜领兵进攻赵国。种种迹象表面,这是帝太后一派精心布置的政治陷阱,大军行至屯留,成蟜在巨大的压力下受到蛊惑,叛秦降赵。

  真实的历史与《大秦赋》演绎的不同,成蟜并没有被杀,而是叛逃到了赵国,并被授予封地饶。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成蟜大概十八九岁,已经有了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尚在襁褓中的赢婴,也就是史书上所称的子婴。

  成蟜叛乱的时候,嬴政还没有亲政,大权掌握在帝太后赵姬和祖母太后华阳夫人手中,子婴能活下来,应该有两个原因,一是成蟜未死,此子可视为质子,二是华阳夫人不愿赵姬一派赶尽杀绝,出面保护了子婴。

  嬴政对成蟜真实的态度究竟如何?

  史书上无记载,但从他亲政后子婴安然无恙看,或许如《大秦赋》所演绎的那样,嬴政对这个弟弟充满了同情,并不想杀他。

  说子婴是成蟜之子,秦二世即位后,子婴的年龄、言行以及他安然无恙的处境 ,也是强有力的佐证。

  胡亥杀尽亲兄弟,不杀子婴,说明子婴对他不构成威胁,成蟜之子属宗室旁系他支,这一身份恰好符合。

  胡亥听信赵高和李斯,准备诛杀蒙恬蒙毅时,子婴不仅站出来反对,而且将劝谏的话说得很重。子婴说,赵王迁诛杀良将李牧而起用颜聚为将,燕王喜私用荆轲之谋而背弃和秦之约,齐王建杀戮旧臣而用佞幸后胜,这些耳熟能详的事,皆是骤然变更人事,导致国家灭亡、主上身首异地的教训。蒙氏世代大臣,三世有功于秦,是国家的栋梁,主上刚刚即位就要无故诛杀,臣下窃以为不可。臣下有所耳闻,虑事轻易的人难以治理国政,一意孤行的人不可以辅佐主上。诛杀忠臣而重用无廉行节操的人,这是内使群臣陷于不信而外使将帅离心的事情,望陛下熟虑。

  能说出这样的重话,敢说出这样的重话,子婴的年龄一定比胡亥大,而且在宗室一定享有威望。

  这很符合子婴乃成蟜之子的身份,胡亥对他有几分敬重,又不会将他视为威胁,正因为如此,子婴的话,他可以不听,但也没有动怒,起杀心。

  此外,这样的一个子婴也符合司马迁的记述。陈胜吴广起义,秦军在巨鹿大败,章邯投降项羽,刘邦逼近武关时,赵高趁机发动政变,在望夷宫逼杀胡亥,立子婴为秦王。

  赵高之所以要立子婴,主要也是因为看重子婴宗室身份而轻视子婴的能量。但事实上,子婴并非无能之辈,这从他先前对胡亥的劝谏上能看出来,从他随后与两个儿子密议诛杀赵高上也能看出来。

  只可惜,作为成蟜之子,作为秦即将覆灭时的草席王,子婴从没有获得真正的机会。

  有一种看法,如果子婴少有君主之才,不那么孤立,能够得到中等程度的辅佐,山东地区虽然叛乱,但三秦之地仍然可以保全所有,大秦宗庙社稷未必会绝灭。

  大家伙认同这种看法吗?

  在黑哥看来,子婴投降刘邦,似乎少了些老秦人的血性,但说他是无能之辈,不如说他生不逢时,注定是大秦的殉葬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