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人祸压垮了大明王朝,而崇祯却成了“背锅侠”

  明朝,可以称得上是汉族建立的最有骨气的王朝之一,它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一系列的强硬操作,使得大明江山延续了近三百年,这样的王朝无疑已经是“长寿”王朝了。即使到了崇祯帝时亡国,也算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众所周知,崇祯帝是亡国之君,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自知气数已尽,自缢于煤山,没有像“大明战神”“叫门天子”那样委曲求全、丢人现眼,这一点也无疑是可敬可叹的。如此有气节的皇帝,怎么就成了亡国之君了呢?

  相比于一般的亡国之君,崇祯帝并不够残暴,也并不够昏庸,只能说是他命不好,刚接手明朝的时候,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针锋相对,朝政有魏忠贤大权独揽,明朝已经岌岌可危了。即使是朱元璋再生,恐怕也难以挽回颓势了。所以说,明朝的灭亡过不在崇祯,而是气运使然。

  

  除了哥哥留下的烂摊子,让崇祯帝头疼不已外,崇祯帝可能是“天煞孤星”转世,翻开历史,我们很难找到像他那样倒霉透顶的人了。崇祯元年,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你以为这就完了吗?不,崇祯十四年初,河北瘟疫爆发,七月,疫疾从河北地区传染至北京,崇祯十六年,北京人口死亡近四成,十室九空。崇祯十六年八月,天津爆发瘟疫。崇祯共在位十七年,几乎没有一年没有天灾,这运气真是没谁了。

  

  那么,打败崇祯帝的是天灾吗?不仅仅是天灾,还有人祸,由于天灾导致百姓苦不堪言,不少人为了活下去,揭竿而起,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崇祯帝一看,这真是“趁我病、要我命啊!”赶紧派兵镇压农民起义,可是既然出兵了,那就需要钱粮了,崇祯帝打开国库一看,啥也没有,毕竟自己在位这些年虽然省吃俭用,但天灾不断,钱粮自然是没有进项,“木匠皇帝”也没给自己留下什么家底。可以说,崇祯帝当时真是捉襟见肘、苦不堪言啊,没办法,只能自己想办法筹措粮饷了,于是,他组织了一次捐款,自己和大臣们东拼西凑仅仅凑了10万两白银,对于打仗需要的粮饷来说,这简直是杯水车薪!没办法,只能向百姓增加赋税,赋税的增加导致起义不断,赋税、起义、平叛三者形成了完美的闭环,这也导致了明朝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天灾不断,又有农民起义,这就是崇祯帝在位时期不断经历的事情吗?不,还有另一个祸事等着他,崇祯帝为了农民起义的事已经忙得不可开交,没想到,除了内忧还有外患,关外的努尔哈赤、皇太极不断侵扰大明东北边境,这就使得原本已经焦头烂额的崇祯更是如坐针毡,他想不通,一直勤勤恳恳、节衣缩食的自己怎么如此倒霉?

  

  天灾人祸、内忧外患,一系列的灾祸蜂拥而上,终于压垮了大明王朝,明朝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而崇祯帝不过是明朝灭亡的“背锅侠”,他已经做得足够好,我们难以评价他是明君,但他应该算不上昏君,他有理想、有抱负,只是他的能力支撑不起他的抱负,再加上天灾人祸,崇祯的死是必然,明朝的灭亡也是必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