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齐静春

烽火戏诸侯的小说《剑来》
背景:以宋正淳的野心作为本篇的开头。
“山上之人,练气修道,无论善恶,都需要被关进一座笼子!他们做神仙求长生,大骊绝不干涉,甚至乐得帮点一二,乐见其成。可一座王朝必须有其底线,最少要让那些人上人,在某种规矩之内行事,不能随心所欲,不能仅凭个人喜好,就动辄在世俗王朝搬山掀水,随随便便的一场仙人争斗,最后伤亡最惨重的,竟然是那些手无寸铁的王朝百姓,要让我大骊辖境内的所有世俗百姓,之所以愿意礼敬神仙,不单单是出于畏惧害怕。哪怕是一个活在最底层的市井百姓,若是因为神仙打架而无辜死去,那个时候,我大骊就得有底气和本事,为神仙眼中蝼蚁一般的那个百姓,讨回一个该有的公道!”
我希望向天上人,给这些“蝼蚁”讨一个公道。我想这就是齐先生一直在做着的事情。真正意义上的众生平等,而不是天上人那些束之高阁的道德文章。
骊珠洞天,其实就像一个养猪场,里面的原住民,都是猪仔。气运是均衡的,所以理所当然,就会出现了外面几百年都难得一见的天才。因为,这些孩子身上背负了六千人甚至更多的气运。六千只猪仔,喂几个天才
可以推测,骊珠洞天有一个潜在的规则,将气运集中在了少数人身上,并且以最大限度地牺牲多数人作为代价。也就是说,圣人制作的洞天福地至少有一个目的,就是人为地“生产”天才。至于为什么要人为地不计代价地去制造这么多的天才,我想也许和那座蛮荒天下以及剑气长城有关吧。齐先生觉得,这不对,于是,他选择留在骊珠洞天。小齐很傻,他知道自己不能撼动三教一家定下的规则,但他来了起码能让他们的日子过得稍微不那么苦一些,或许以后想通,有能力,又能再为他们多做一些事情。
背景交代清楚了。现在可以开始说说,请齐先生的死了。
首先,非常重要的一点,儒释道兵,三教一家都没有要把齐静春弄死的心思。他们想要做的是让齐静春的本心道心破碎。
1.为什么要这么做?很简单,理念和利益冲突。如今天下,是靠着洞天福地输送人才与蛮荒天下妖族等势力做斗争维持平衡。是三教一家默许的一个规则,以牺牲尽可能少的人作为代价,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公平。齐先生想要的是一个真正的大同。齐先生认为,不需要牺牲任何人,哪怕再少,也可以维持公平!陈平安就是佐证。他要告诉天上人,这个接不住气运的苦命人,凭着大毅力,也能把他们打得满地找牙。这样,他就能护住那“六千人”。
2.怎么做?加速骊珠洞天的破碎和下沉,并且更换阮邛为这个洞天的主人。一旦,齐先生离开,也就意味着这六千人,他再也无法护住了。连眼前的这六千人都护不住,那么齐先生这六十年来的信奉的都是些什么破烂东西,也就嘴上说说吗?这个时候,齐先生的面前有两个选择“道心”和“生命”。他果断地选择了道心,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放弃了圣人之身。
什么道教兵家的出手,是要把齐静春往死里打吗?怎么可能,只是气不过而已,这个毛头小子真他niang的倔。圣人之身都不要,也要跟我们对着干。甚至他们还会想着阻止他寻死,因为自他死后,那么这就是他用生命捍卫的“道心”,顺其自然地,这种“道心”将更加地坚定。同时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儒家袖手旁观,因为他们知道,齐静春也许才是对的。他们也很矛盾。陆沉的存在,就是为防生变,比如某些原因导致骊珠洞天无法过渡到阮邛手里,又或者其他的原因节外生枝。总而言之,就是要保证齐静春道心顺利破碎。但没想到,齐静春连命都不要了。
至于说到,陈平安是死局所在,我猜测,当年陈平安本命瓷事件,有人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而这个代价,现在齐先生接过来了,于是齐先生死了。也就是说,六千人的不得轮回,不足以让齐先生致死。
齐先生说“君子不救”,结果一个没差,全都救了,命也搭上了。把六千个苦命人,顺带一个比苦命人还苦命的陈平安,拉回了平常人。
这就是骊珠洞天,以齐先生为核心撒开的一个网。从陈平安去送剑那段开始,这个网就收得差不多了。感觉就没那么精彩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