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鸠摩智放弃追逐“武林第一高手”的头衔?
《天龙八部》里吐蕃国师鸠摩智从人物出场就被设定为反派人物,但是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其实鸠摩智从没做过杀人放火等伤天害理之事。而且鸠摩智也算是天纵之才,武学造诣非同小可,除去其天资过人的原因外,也离不开其对名利的执着。
先不说鸠摩智算不算得上是《天龙八部》第一高手,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鸠摩智:
博学多才
年少时,鸠摩智获其师尊真传火焰刀神功,此功法虽然比不上“降龙十八掌”,但是也力压慕容复和段誉等一众高手。
记得鸠摩智拜访少林寺的时候,曾自称掌握了少林72绝技,后续虽然被虚竹识破其是以逍遥派的小无相功催发施展出来的,但是不管如何,他确确实实用山寨版的少林绝技,击败了身怀正宗少林绝技的高僧。
段誉被鸠摩智所擒,被逼写出六脉神剑口诀,但是段誉写的是一半真、一半假的口诀,按照常理鸠摩智照着练会走火入魔,但是鸠摩智硬是凭借着自己的大智慧和大毅力,居然真的练成了六脉神剑中的“少泽剑”,并以此剑法大败段誉。
鸠摩智在庄聚贤身上意外获得了少林顶级心法秘境《易筋经》,以其过人天资,很快就习得此功法,而且水平更在庄聚贤之上,可以说鸠摩智武功已经臻至化境。天资一般的庄聚贤在习得《易筋经》之后,连和北乔峰齐名的南慕容都轻松大败,可见此功法威力之大。
鸠摩智的头衔是大轮明王、吐蕃国师,说明其地位显赫;能被称为“国师”之人,哪个不是博学多才、身怀绝技之人?
据史料记载:鸠摩智的原型是北宋时期吐蕃“九大译经师”之一的般若鸠摩罗,他活跃在赤松德赞执政时期,与比卢遮那、丹玛孜芒、益西德等八人共同将梵文佛经翻译成藏文。这些译师穷经皓首、年复一年,伴随着青灯古佛,逐字逐句地将梵文、汉文佛经翻译成了藏文;译作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忠实原著、文字流畅,为藏传佛教的发展壮大,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直到今天,这些藏文版的佛教经书依然可以完整流畅地反译成梵文,令后人无比景仰和赞叹。
过目不忘
《波若金刚掌》、《玄天指》、《罗汉伏虎拳》三本少林绝技,乃是少林高僧自创,并非传自达摩祖师,但是鸠摩智凭借着过目不忘的本领,硬是在看完一遍三本功夫之后,一字不漏得当着众人的面背诵出来了。后续虽然被少林方丈识破,但也不得不佩服鸠摩智的天资过人。
为人谦逊
看过《天龙八部》的人都应该知道鸠摩智的两大头衔:吐蕃国师、大雪山大轮寺大轮明王。而且鸠摩智武功一流,绝对属于最顶尖的那一类人。但是鸠摩智在绝大多数场合,无论对方地位高低,他总是彬彬有礼地自称“小僧”,这让很多名门正派人士都望尘莫及,由此可见其为人谦逊。
为什么鸠摩智会放弃追逐“武林第一高手”的头衔呢?
在段誉、王语嫣被利欲熏心的慕容复打入枯井之后,鸠摩智出言斥责,结果两人大战了起来,恰逢鸠摩智早期练功过甚走火入魔,一时功力大减也被慕容复推入枯井。在枯井里和段誉打了起来,被段誉的北冥神功划去了修为和深厚的内力,阴差阳错之下鸠摩智因此走火入魔的状况反而消失了,此时鸠摩智大彻大悟,不再醉心于“天下第一”,放弃了江湖纷争,专心佛法,最终成为令人敬仰的一代高僧。
那么大家是如何看待鸠摩智这个人的呢?欢迎大家留言交流!感谢大家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