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瞎扯因果宿命论:孩子是来报恩还是来讨债的,全在于家庭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在父母爱的期盼中来到人世,但是长大成人后,有的孩子对父母孝顺体贴,有的孩子却对父母恨之入骨,甚至有杀害父母的冲动。当然,社会新闻里关于杀父弑母的报道已经不新鲜了。
于是大家就有了这样一个说法:有的孩子是来报恩的,有的孩子是来讨债的。这样的因果宿命论,能说服你吗?
我给大家说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来自春秋时期著名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翻译成白话,这个故事其实特别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的国君郑武公有个妻子叫武姜,生了两个儿子,长子郑庄公,次子公叔段。但武姜在生长子的时候遭遇难产,所以就很讨厌郑庄公,而偏爱次子公叔段。这个当妈的嫌恶长子到什么程度呢,连取个乳名都直接叫“难产”。因为偏爱次子,连继承老公的君主之位都想干涉,不想立嫡长子,而是想让小儿子继位。他跟老公申请,老公不答应。于是,做母亲的就联合小儿子里应外合策划政变,想要推倒大儿子,让小儿子取而代之。没错,这是个亲兄弟之间为权力骨肉相残的政治故事。结果,大儿子早有防备,最后小儿子失利死于争斗。
虽然左丘明的叙述记载非常简洁概括,并没有提及武姜如何抚养儿子的过程,我们凭借想象也能猜出来:
这个可怜无辜的长子郑庄公,从生下来就没有得到过母亲无条件的爱与尊重,可能从婴儿期就要承受母亲的冷言冷语和白眼。等到他长大以后,又要遭受另外一种折磨,就是眼睁睁看着母亲对弟弟千般温柔万般宠溺,而自己却妄想得到母亲的一句肯定或赞美。
这样偏心的亲娘,这样被母爱包裹的弟弟,怎么不叫他愤怒嫉恨?因此,面对母子二人发动政变,郑庄公毫不手软,直接出击,干掉弟弟,流放亲娘,都在情理之中。
从亲子教育角度分析,冷酷无情的郑庄公,完全是武姜一手培养的啊!
古人对于难产一事,不能给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就迷信以为这是不吉利,是这个婴儿作怪,尚且有情可原。
今天的父母,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如果不能用科学的方法,爱孩子尊重孩子,按照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去养育他,其实就是在坑害孩子。打着教育的旗号,用打骂贬低恐吓等方式去摧残孩子,更是罪不可恕。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曾经出过一本书《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在这本书里,她提到一个棍棒之下出逆子的悲惨案例。这个案子当时十分轰动, 有人发现某个出租车司机被杀,报警后,民警赶到时,预先埋设好的炸药突然爆炸,三位民警当场死亡,一位没死,但被歹徒连捅22刀。
故事主角杨杰小时候本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天分好,爱唱歌,爱写诗,会拉小提琴,还是个二级鼓手。人品也不错,爱帮助人,富有同情心。但是后来,不仅杨杰,就连他的弟弟杨辉也成了杀人恶魔,兄弟两人都被判处死刑。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使得这家两兄弟变成这个样子?
答案是: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
对于这一点,他们的父亲死不承认,拒绝反省。他说:人们都说是我把儿子教成了这样,冤死我了,我在儿子身上花的心血只有我自己知道!
别人问他是怎么教育儿子的,他说:
为了把杨杰教育成一个听话的孩子,有次我一边洗脚一边跟他说话,他顶了一下嘴,我就把半盆洗脚水连同脚盆一起扣在他的头上。我觉着游泳太危险,禁止他又不听,我就在他往水里走时偷偷跟在后面,然后扑到跟前把他的头按在水里使劲淹他。
有一年过年包饺子,杨辉擀饺子皮。擀着擀着,他突发奇想把两张饺子皮摞起来擀,他想这样可能会更结实,结果也被父亲痛打一顿。
到了上学的年龄,挨打更是成了家常便饭,字写不好了打,分考不高了也打,打来打去,打得他一点创造性都没有了。
杨辉回忆,有一年冬天,父亲酒后回家,当时已经快半夜了,一进门就骂人,砸东西,掀翻桌子。屋里鸦雀无声,三个儿子跟他们的母亲缩在被窝里吓得发抖,大气不敢出一下。然后,父亲来到了床边。母亲担心丈夫要打孩子,就扑上前去,用身子挡在丈夫与孩子之间。父母打了起来,孩子放声大哭。
古语有言: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心理学大师荣格说过:健康的人不会虐待他人——施虐者常常曾为受虐者。
孩子会长大成人,他们去与外人打交道,往往是用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待人接物方式。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会像摄像机一样记录在大脑里,并且模仿内化成自己的行为模式。
著名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说过:“孩子们从体验中学习。他们就像尚且湿软的水泥,所听到的每字每句都会在他们身上留下印记。”这应该就是言传身教的力量。
有位国外的儿童教育专家从十八个方面讲了孩子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对应性影响,她说: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嫉妒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上面是从负面影响说的。下面是说正面影响: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那些声称自己养成不孝子或者白眼狼的父母,如果自己的教育方式没有问题,孩子怎么会出现这么严重的行为偏差,你们难道不应该反思自己吗?
孩子是来报恩的,还是来讨债的?我们不妨反过来问问自己,我们生养孩子是图什么的?
插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