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专制和农奴制下,农民的压迫和剥削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猎人笔记》《前夜》。他与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并称为俄国文学的三巨头。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创作的一系列短篇小说和随笔。1946年,第一期的《现代人》里刊载了一个短篇《霍尔与卡里内奇》,篇名下还有一个朴素的副标题——“摘自猎人笔记”。这就是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的第一个短篇,随后不断发表的一些短篇和随笔连续写了整整5年,最后在1852写完。

  

  本书以狩猎人为线索,记述了发生在俄国乡村生活中的故事,刻画了地主、管家、磨坊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奴家孩子等众多人物形象,再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底层农奴以及上层旧贵族、农奴主的真实生活。这也是一部讨伐农奴制的檄文,它揭开了农奴制真实的面纱。

  《猎人笔记》中《两地主》这个小故事中有一个叫斯捷古诺夫的农奴主,为了显示自己不落后于时代,十年前便从莫斯科买来一台打谷机,可是一直把它锁在棚子里不用,心里便很满足。他待客十分热情,显得是个“好心肠的人”,然而对附近的庄稼人却很不客气。

  

  近邻的农家有几只鸡跑进了他的花园,他便大喊大叫,不仅把鸡加以没收,还要抓住那个进来赶鸡回去的小姑娘鞭打一顿。

  他对手下的奴仆也很残酷无情:他吩咐人鞭挞奴仆,自己坐在凉台上一边喝茶,一边随着鞭打声的节奏喊:“吧嗒!吧嗒!吧嗒!”

  

  斯捷古诺夫随意破坏农奴的家庭,在他眼中,任意支配、蹂躏农奴是主人至高无上的权力,鞭打农奴是这位腐朽油腻大地主的快乐之一。他对那些不够听话的庄稼人就更狠心了:“把他们送去当兵,把他们打散,这里一个,那里一个。”即使这样,他仍感到不解气,因为这样“还是不能让他们绝根”。

  还是在《两地主》这个故事中,有一个叫赫伐伦斯基的退休将军,是一个傲慢的贵族。他对待地位比他低的人盛气凌人,在达官贵人面前则马上卑躬屈膝,甚至于以最露骨的方式奉迎他们。而他的将军衔也并不是在作战中荣获的,而是给某位要人当副官时博取的。据说他为了讨好这位要人,竟“身着礼服,帮他洗蒸汽浴呢!”

  

  在《总管》这个故事中,宾诺奇金是一名退职近卫军军官,被公认为省里最有教养的贵族之一,他风度翩翩,待人亲和,看起来总是温文尔雅。然而这样“仁慈”的外表下隐藏的却是阴险伪善的本性,以至于让人觉得“在他家里,会有一种奇怪不安的感觉;即使生活舒适,也不觉得快乐”。

  宾诺奇金从不亲自打骂仆人,只是不动声色地吩咐“处置”,早餐时,仆人菲多尔没有温酒,这位“仁慈”的地主泰然自若地让仆人处理菲多尔的事,毋庸置疑,菲多尔遭到一顿毒打。

  

  与这些农奴主残忍和虚伪相对比的是,农奴们的善良、淳朴。《霍里和卡利内奇》中的霍里就是一个乐观快乐的农民,他相貌平常、身材矮小,但是他的一举一动都表现出自己的自信和自尊,他从不怨天尤人、思维敏捷、讲究实际、精明能干,从来没有放弃努力。

  为了不受地主的干扰,他领着一家人住在森林的深处,清静的过着自己的日子。他善于经营 辛勤的劳作,积攒了钱财还盖起了自己的房子,生养了一群身强力壮的小霍尔,一家人生活安宁,人丁兴旺,完全展示了作为生活主人的风采。同时,也表现了作为一个普通人应有的快乐生活的生命原则。

  

  屠格涅夫非常善于用对比的手法,在揭露农奴主的尖酸、吝啬、残暴的时候,对农奴们进行赞美和歌颂,歌颂他们的淳朴、善良、正直,为追求美好生活而不断努力。那些农奴主和旧贵族们过着奢靡而空虚的生活,甚至以欺压农奴为乐。他们声名显赫的地位之下却藏着一个个虚伪而无耻的灵魂。

  屠格涅夫通过《猎人笔记》无情地嘲讽了沙皇俄国社会的腐化堕落、阴暗恐怖,对当时的俄国农奴制发出了挑战,昭示着农奴制赖以生存的土壤已经腐败,农奴制自身也必然走向灭亡。

  

  专制和农奴制度下底层民众的压迫和剥削

  当时的俄国处于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尼古拉一世是一位专制的君主,他对内实现专制和农奴制。

  专制和农奴制度下,农民被迫无休止地劳动,却生活穷困,艰难度日。农民的生活条件相当艰苦,“面包有四分之一是麸皮,四分之一是不过筛的粗粉。我们的许多邻居吃的比这还坏。”农民住的是狭小闷热、摇摇欲坠的矮房里。

  

  旧贵族和农奴主的压迫残暴至极,尤其是心灵上和思想上的奴役。被奴役的农民们只能世代为奴,

  屠格涅夫的笔锋直指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度,对农奴制度的无情揭露,提醒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度已经是穷途末路。可惜沙皇以及统治者们根本看不到社会底层的民不聊生,看不到农奴制度已经腐朽无可救药。

  

  他们还沉浸在彼得一世建立的大国幻梦之中,一边热衷于歌颂,颂扬太平盛世,一边掩盖社会丑恶,谎话连篇,还一边进行对外战争,对外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矛盾。总之,那个表面上富丽辉煌、歌舞升平的社会,实质上已经千疮百孔,病入膏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