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阎王见到李世民要行礼,为何李渊却流落地府街头?

  《西游记》原著有一章唐王李世民魂游地府,电视剧并没提及,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

  唐王在地府受到高规格接待,阎王都要行礼。李渊、建成和元吉兄弟则泯于众鬼。都是帝王,这差别怎么那么大捏?李世民乃帝王之尊,冥王不敢怠慢。李渊真个也不需流浪地府街头吧。这高低之间藏有玄机。

  

  原著第十回,魏征梦斩泾河龙王。唐王尴尬了,本来答应保龙王,谁料魏征来个盗梦空间。龙王的鬼魂作祟,每晚缠着唐王不放,而且一状告到冥司。李世民本就愧疚惋惜,最终病入膏肓,恍惚中就来到地府。

  唐王一进鬼门关,魏征的故交,冥府判官崔珪便前来迎接。唐王被引到森罗殿,十殿阎罗全部到场迎接,并伏礼参拜。场面那是相当隆重,足见地府对唐王之尊重。

  冥王曰,这事不怪您,泾河龙王命中遭此一劫,生死簿早已注明,只是龙王(八河都大龙神总管)既告,不得不请唐王亲自走一遭。冥王话中称呼李世民为阳间人王。

  中间,崔判官私改了李世民的生死簿(其实是领命),为李世民延长了20年阳寿。最终由崔判官和朱太尉护送唐王还阳,这一路见闻才是让李世民来地府的真正原因。

  唐王还阳一路经过六站,其中在枉死城遇见了父王李渊、建成和元吉。仨人正怒不可遏地"恭候"李世民大驾,非要挠死他!李世民吓惨了,直喊救命。崔判官招呼鬼差上前制止,这才救下李世民。

  帝王之尊,紫气护身。普通鬼魂无法靠近李世民,但是鬼差可以阻止开国之君。再想李世民和李渊的待遇迥异,难免让人疑惑。

  

  三界各有其主,据西游记四大部洲的世界设定,唐王李世民为南瞻部洲的最高统治者,大唐也是当时天下最强盛的王朝,李世民是阳间人王的身份设定,堪称人间至尊。

  西游记里,地府实际归天庭管辖,阎王也不是地府的最高统治者。论身份,阎王要低于人王,行礼参拜李世民自是人之常情。

  高祖李渊是大唐的开创者和领路人,李世民才是大唐的建设者和开拓者,并成就盛世贞观之治。换个比较,不会有人觉得李渊堪比商王帝辛吧?商纣王和李世民横扫天下,王朝辉煌,这样的帝王才配得起人王之称!

  李渊只能是帝王,算不得人王。太子和齐王就更没可比性了,否则天下的人王就有点多了。生前的地位也决定了死后的地位,李渊父子在地府的待遇自然比不了李世民。

  这是情理上的说法,但并非最重要的。

  

  ①大唐迎来弘法良机

  玉帝为三界之主,借助如来的力量维护统治;如来则借助玉帝的关系传播佛法。地府好说,本来就听从天庭的指示。

  南瞻部洲为天下最富庶之地,物产丰饶,人口众多,民风开放,这里就是大唐地盘。

  西游记有交代,南瞻部洲大多不信佛,只有小乘佛法,而不是佛祖要传播的大乘佛法。对西天来说,大唐就是一块大肥肉。一旦佛法广普,佛教必迈向辉煌,唐朝将大兴寺庙,教徒众多,什么香火、贡品的水到渠成。而且,凭大唐的巨大影响力,必然向邻邦辐射。

  俗话说,"温饱思淫欲"。所谓"淫欲",关乎欲望满足,关乎精神需求。李世民把大唐带向盛世,此时恰是开拓精神生活的良机。话说,精神信仰总比奢靡淫欲好得多了。时机已到,佛祖就有了传播佛法的想法。

  李渊则不同。王朝初建,百废待兴,社稷待整。唐朝上下谁有心思听什么信仰?给百姓讲半天经,不如给他们一口水喝来得实惠!

  

  ②观音布局钓唐王

  佛祖安排观音布局,并把弘法精神传达给地藏王菩萨。计划分两步走:观音寻找取经人,地府设法诱使唐王接受取经计划。

  观音先把泾河龙王引到河边樵夫那里;樵夫再把泾河龙王引到袁守城那里,龙王对赌失败,心有不甘触犯天条,将面临极刑;袁守城最后把龙王引到李世民那里。

  西天、天庭和地府都知道泾河龙王难逃此劫,最终李世民和龙王都中计。玉帝降旨魏征,泾河龙王被斩,李世民被龙王拖到地府。

  地藏王菩萨安排,冥王领命办事,于是有了隆重的接待仪式。李世民在地府被捧得越高,就越没有退路。还阳路上才是李世民游地府的重中之重!李世民被逼得必须派人取经。

  

  ③唐王观光地府

  1).幽冥背阴山。阴风阵阵,黑雾幽冥,荆棘丛,石崖处,山涧底,昏洞中,魑魅魍魉闪现,鬼怪妖邪藏匿。只见大唐不夜城,哪闻阴间鬼哭声,唐王走路就像筛糠。

  2).十八层地狱。生前作下千般孽,死后通通遭罪刑。"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唐王见罢心中惊惨至极……

  3).奈何桥。桥上鬼差守,桥下鬼嚎哭,水中冤魂苦,往来无船渡。阴风滚滚寒透骨,血浪滔滔卷腥污。唐王吓得抖着捱过奈何桥。

  4).枉死城。城中尽冤魂,这里都是向唐王索命的冤魂。惊见父兄也在其中,正张牙舞爪地准备挠死他!李世民胆都吓破了。

  5).六道轮回。善恶到头终有报。善者化仙道,忠者得贵道,孝者生福道,正者还人道,德者转富道,恶者沦鬼道。唐王陷入沉思。

  6).渭水河畔遇金鲤。李世民看见渭河中一对金鲤才顿悟。鲤鱼乃阳间物,金鲤则是佛教之物。加上崔判官一路的提醒和暗示,李世民才明白,这里就是还阳出口,佛祖是让他回去安排取经大事……

  

  ④李世民的顿悟

  一路鬼魂飘荡,哭泣不绝,唐王惊惶,不断悲叹。地府众多孤魂野鬼,皆为生前冤孽。崔判官说了,它们将永世沉沦,不得轮回。判官叮嘱唐王,回去切记做个水陆大会,以超度那些无主的鬼魂。阴司无怨枉,阳世得安乐。

  作为人王,惊惨和哀叹有何用?唐王也悲叹龙王之冤,龙王还是成了冤魂,并把自己告到地府。身为天下之主,唐王该怎么做?崔判官一路在提醒,渭河的金鲤也给出了答案。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另一厢,观音也没闲着,找到了取经人唐僧。

  重返大唐的李世民,立马安排了水陆大会。主持人就是金蝉子转世的唐僧。观音现身,献上锦襕袈裟和九环锡杖,并告诉唐王,大乘佛法慈悲为怀,普度众生。

  于是,李世民想起了崔判官的话,那些冤孽和枉魂无处收管,永无超生。地府得安宁,人间方太平。意思是,天下何以太平?先灭冤孽也。何以灭冤孽?快快取经,普度众生。这不,观音菩萨亲自来了。

  于是唐王安排西天取经。

  只有亲历生死,李世民才会惊惨地府惨状,一切都是生前的冤业。作为阳间人王,李世民不能只感叹,还要反思,并拿出实际行动。李世民下定决心,派唐僧取真经。

  佛祖: 这就对了嘛,顺便也让我的二弟子名正言顺地重返灵山。阿弥陀佛!

  

  至于"李渊父子仨流落地府街头",原著并没直说,只提唐王还阳路上见到父亲李渊和建成、元吉,三人正气吼吼地准备揍唐王。

  开国帝王、太子和齐王,这些都是什么身份?皇室之贵,拥有宗庙,接受无数后代祭祀和膜拜。按传统鬼神文化,香火供奉源源不断,先人则生活优渥,他们仨必是鬼中贵族,怎么会像普通鬼魂一样流落街头?

  李渊父子只是在枉死城遇见李世民,就算出现街头,也是地府有意安排,目的就是刺激李世民。这节里,李世民之惊惶达到高潮。

  细节见真章。按西游记的设定,众生灵死后都由勾魂使者押回地府。泾河龙王的魂魄竟然可以骚扰唐王多日,直到他病入膏肓。

  很明显,这是冥王刻意放任龙王,目的就是把李世民弄到地府。西天,天庭,人间,地府,三界都是满满的套路!

  

  西天佛祖、天庭玉帝、地府冥王、人相魏征,四方联合做局,唐王果真有面儿,李渊足够伟大,但生不逢时。地府一日游,李世民之惊惶入骨噬心,谁也挡不住他的决心。

  李世民: 谁阻止我取经,我跟谁拼命!

  猴哥: 我已经等得烦死了!

  最终,佛教在大唐发展到鼎盛。武则天的情儿也是和尚。他叫什么名字来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