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演员的职业“高危性”,“暴利性”才是这个职业的本质

  接二连三的明星翻车事件,让我想起演员宋佳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演员是高危职业。

  这么看来,确实高危——一不小心就丢了工作。

  

  既然演员职业那么高危,为什么每年还有那么多的少男少女打破头也要报考艺术类学院?

  为什么每年都有那么多的群众演员盘桓在横店影视城的门口,只要有机会就一哄而上?

  

  好了,现在大量明星通过现身说法告诉了我们真相:比起演员的职业“高危性”,“暴利性”才是这个职业的本质。

  那么多人向往当演员,做明星,你以为只是因为梦想?只是因为享受前呼后拥的人潮?

  梦想也好,高光也罢,这些都只是这个职业的附加值,主要的价值就是暴利。

  众所周知,“暴利”这个词语,并不是什么褒义词,顶多算是个中性词,甚至有点偏向贬义。

  暴利,意味着以极低的成本付出得到远多于投入的高额利润,令其他行业难以望其项背。

  也意味着有人就此成为了既得利益者,有人成为了一茬一茬的韭菜。

  有点投机取巧,也有点弄虚作假、哄抬物价的意思。

  

  当绝大多数人在各行各业,认认真真地讨生活,小心翼翼躲避时代的尘埃,一步一个脚印向上爬的时候,明星们已经搭上了职业暴利的直升火箭,直接上升到最顶层。

  明星职业对其他职业的降维打击,就是这么来的——暴利。

  同样是一天24个小时,同样努力辛苦工作,996的社畜们难以想象:

  1个人的价值居然能以“1小时=208万”的数额来计算;

  1年时间就能赚到净利润高达9位数;

  仅凭1个人的价值就能养活几十人的团队;

  只是露了几分钟脸就能进账几百万甚至上千万;

  还有动辄价值几套房的偷漏税,动辄几个亿的天价罚金......

  正如网友所说:这么大的面额我只在清明烧纸的时候见过。

  

  我想起很久以前,人们认知里,属于暴利行业的领域有:眼镜行业,理发店行业,美容、美甲行业......很少的付出,极高的回报率。

  今年“315晚会”曝光的涉事企业是不是暴利?

  当然是啊。

  偷工减料、省人工、省成本、省质量、省健康,用更少的付出卖出更高的价格,利润差就这么一点一点积累,积少成多。

  “315晚会”曝光的统一老坛酸菜面的酸菜,就是未经清理直接埋在土坑里的,工人们直接用脚踩,取出来的酸菜也不必经过多道程序的清理,潦草处理之后就能装袋送上超市货架,然后就到了消费者手里。

  气不气人?还有更气人的——

  这么简单粗暴的操作仅限国内,只有那些销往国外的酸菜,他们才老老实实做足清洗工序。

  

  应该是国人的身体抵抗力比外国人强吧?我坚强又乐观地自嘲。

  为什么敢这么操作?喊了多少年的“食品健康”,为什么形同虚设?

  因为,黑心老板说了:即使被曝光了,在国内也只要罚款两三千,国外一罚就是十万起步......

  原来如此,暴利收入太高,惩罚力度太低,期间造成的利润差,是个人都能想明白。

  在“暴利”驱使之下,抱着侥幸心理的明星和无良企业们,无所畏惧,因为他们算明白了一笔账:比起事发后被罚的钱,我赚的更多。

  一加一减,加加减减,剩下的都是利润。

  多么简单的数学题,连小学生都会做,更何况精明的他们。

  

  在巨大的利润差面前,企业偷工减料被罚两三千怎么了,比起它省了又赚了的钱简直九牛一毛。

  明星偷漏税被罚怎么了,比起被罚的一个小目标,他还剩好几个小目标呢。

  他们慌啥,大可不必——罚与不罚,都不影响一个事实:哥不亏。

  

  现在人们知道了,“明星”这个职业其实是所有暴利行业的塔尖。

  比起“高危性”这个词语,“暴利性”更能代表他们职业的属性。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演员没戏拍,开始慌了:生活最艰难的时候,我卡里只有100万。

  (这,100多万就开始艰难了?没戏拍为什么不转行呢?)

  

  也理解了为什么有些当红大明星大言不惭地表示:我片酬8000万,是因为我值这个价。

  怎么计价的呢?按斤论两卖也不值这个价吧。

  (难道肉身是黄金打造的?)

  

  我汗颜,明星跟我们真的不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

  难怪既得利益者说演员是暴利行业,如此高回报的镶金饭碗,谁都得小心翼翼捧在手心里。

  这镶金饭碗,就如玄幻小说里主角的金手指,如果有一天,金手指没有了,主角就只能自动降格跌落凡尘,成为普通人。

  为了保住镶金饭碗,整天悬着一颗心,小心脏承受的压力太大,能不高危吗?

  

  以后如果再有人说演员是高危行业的时候,麻烦主动自觉把“暴利”两个字也带上,不能得了便宜还卖乖。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