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的失误, 导致明朝灭亡, 自己自尽

  我个人认为,崇祯皇帝的失误,导致明朝灭亡,自己自尽。

  先来说一下他的疑心病,崇祯皇帝的疑心病是很重的。他起用名将孙传庭,但是却不给他重兵,导致孙传庭战死。他之所以不给孙传庭重兵,是因为他对孙传庭有防备。

  另外,崇祯皇帝不懂军事,盲目指挥。他起用孙传庭后,是命令孙传庭去剿灭李自成。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李自成的部队已成气候,加之长期和官兵作战,战斗力已经今非昔比。依李自成的部队的规模和战斗力,完全可以跟官兵正面交锋。所以,当时正确的作战方针应该是,孙传庭部队不应该长途跋涉去剿灭李自成的部队,而是应该就地驻扎,等李自成来攻打。这样的话,孙传庭的部队就可以以逸待劳。

  

  不过,孙传庭接到的崇祯皇帝的命令却是,让他带部队去剿灭李自成的部队。由于孙传庭的部队长途跋涉,后勤补给跟不上,导致粮草不济,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

  说实话,崇祯皇帝对部队的掌握不力,无法调动南方的部队。如果崇祯皇帝是一个帅才的话,剿灭李自成的部队是完全可行的。当时,南方的左良玉掌握着几十万精兵。如果崇祯皇帝调动左良玉的几十万精兵和孙传统一起合击李自成的部队的话,那么是完全可以剿灭李自成的部队的。

  可能有人会说,如果崇祯皇帝调动左良玉的部队和孙传庭的部队一起合击李自成的部队,那么张献忠的部队会趁机在南方兴风作浪。其实,当时的情况是,张献忠的部队的实力比李自成的部队的实力差得多。就算崇祯皇帝调动左良玉的部队和孙传庭的部队一起合击李自成,张献忠也掀不起大浪。就算张献忠掀起了一些风浪,也可以暂时不用管他。

  

  另外,如果左良玉的部队和孙传庭的部队合击李自成的部队,张献忠的部队尾随左良玉的部队的话,那就官兵和两支农民军展开决战。可以这样说,决战是没有悬念的,两支农民军会失败。

  其实,崇祯皇帝失去了南迁的机会,他在和朝廷大臣们讨论南迁的时候,不少朝廷大臣反对南迁,结果就南迁讨论了很多天,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当时的形势已经十分严峻,作为帝皇来说,应该当机立断,迅速南迁。如果崇祯皇帝南迁的话,那么明朝未必就会灭亡。当时,南方富裕,相对北方来说,还是稳定的。虽然南方有张献忠的农民军,但是张献忠的农民军已经被官兵打得很惨。

  

  如果崇祯皇帝南迁的话,那么可以将北方的军队撤到南方。这样一来,李自成会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进入北京城,做皇帝,然后享乐。如果李自成做皇帝,在北京城内享乐的话,那么对崇祯皇帝的威胁就不大了。

  当时,在北方还有吴三桂的明军,还有清兵。吴三桂是两面受敌,作为明朝将领,在明朝没有灭亡的时候,吴三桂应该不会投降李自成,也不会投降清军,他可能会抵抗到底。

  那时候,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李自成讨伐吴三桂,吴三桂和李自成血战,结果吴三桂兵败。吴三桂兵败后,清军会和李自成血战,结果李自成战败。

  在北方战斗激烈的时候,崇祯皇帝完全可以指挥南方的军队消灭张献忠的农民军。可以这样说,依张献忠的实力,完全不是南方官兵的对手。

  南方稳定后,崇祯皇帝就可以坐等清军前来。到时候,明朝军队和清军决战,鹿死谁手,还真的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