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大将”诸葛瑾屡战屡败,却为何一直身居高位,秘密在哪里?

  三国时代有一段佳话,说南阳有三葛,蜀汉得其龙、东吴得其虎、曹魏得其狗。这“三葛”就是诸葛氏三杰:诸葛瑾、诸葛亮和诸葛诞。

  三兄弟中诸葛亮就不用多说了,诸葛诞这只“犬”也还表现得可圈可点,唯独这老大哥有“猛虎”之称的诸葛瑾显得很另类。

  一般来说,历史上但凡绰号里带“虎”字的都是猛将,比如“江东猛虎”孙坚、“虎痴”许褚等等,诸葛瑾也确实是东吴的大将军,可根本毫无“虎威”可言。那么问题来了,他是怎么一步步熬上去,官越做越大的呢?

  

  图片:诸葛瑾在东吴为官剧照

  一、还原一个真实的诸葛瑾

  1、不能打胜仗的将军

  为什么说诸葛将军毫无“虎威”可言呢?因为他的战绩实在是惨不忍睹,公元219年,吕蒙奇袭荆州不久病逝,诸葛瑾升迁为绥南将军,成为南郡太守。

  公元222年,曹丕大军兵分三路开始伐吴,居中的曹真一路直接把江陵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守将朱然勉强固守,等待诸葛瑾援军。

  可是几个月过去了,诸葛瑾方面毫无动静,如果不是夏侯尚出纰漏让潘璋抢了先机,这结果如何真难料。惊讶的是,事后孙权以诸葛瑾保护国家有功,封他为左将军、宛陵侯。

  

  图片:孙权与诸葛瑾在军营喝酒剧照

  公元226年,魏主曹丕去世,孙权大举北伐,他亲自带领东路军打江夏,西路军就让诸葛瑾带着攻襄阳。然而司马懿及时率部反击,直接一仗就把东吴西路军给灭了。

  诸葛瑾不仅损失了数千人马,折损了张霸这样的大将,让孙权的东路军功亏一篑。要命的是,这一仗后孙权竟然更加器重诸葛瑾,晋升他为东吴大将军。

  要知道他的弟弟诸葛亮北伐惨败,不知道如何交待还自贬三级呢,这待遇差的也太多了。另外,公元236年、公元241年的东吴北伐中,诸葛瑾都是前线的主力,可每一次的战绩都不忍细看,甚至《三国志》的作者陈寿都不想写了。

  

  图片:诸葛瑾率领西路军剧照

  2、武官中的“高情商”

  不过当我们翻开诸葛瑾个人的传记时,就会发现有一股子文官八面玲珑“老好人”的味道,他作为琅琊人,是在公元200年到孙权麾下效力的,那么最擅长什么呢?史书记载是“进谏”。

  不过他这个方式很特殊,每次他和主公对话的时候,只要发现话题不对,立刻就会急转话锋,以旁敲侧击的方式去让对方理解,所以每次孙权和他聊天都很高兴,直呼和子瑜说话那是相当的爽。这里举几个例子,孙权当年看不惯朱治,还想搞掉虞翻、殷模等人,每一次都是诸葛瑾“挺身而出”,成功化解危机。

  照理说,一个政治家拥有这些本领是件好事,但问题出在诸葛瑾的身份是东吴政权的大将军,是个妥妥的武将,难道自己的传记里不应该是如何善于领兵打仗吗?怎么可能会是如何如何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如何做领导和同事之间的“调和剂”呢?

  事实上诸葛瑾不怎么会打仗这件事,作为主公的孙权早就心知肚明,公元222年江陵围困战时,孙权就评价过这么一句,大体的意思是诸葛子瑜这个人性格很稳重,但在军事上缺乏临机应变的能力和方法。

  很显然这是带有责备意味的,但同时也说明,孙权不断给诸葛瑾升官,绝对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也不是有眼无珠,而是故意为之。

  

  图片:诸葛瑾挺身而出剧照

  二、诸葛瑾身上的“秘密”

  1、谜一般的升迁

  首先说一点,公元219年,诸葛瑾军事生涯开始的时候,他已经做了19年东吴的幕僚,此前啥官没人知道,但大慧认为大概率是个文官。

  同时,这一年他已经45岁了,早就过了冲锋陷阵的年龄,也就是说,孙权立的这个大将军,是毫无战场经验的老年人。

  这里就要提到220年,东吴内部政治的转折点了,这一年吕蒙去世,淮泗集团突然青黄不接,军政大权很快就被以陆逊、顾雍为首的江东士族给把持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诸葛瑾的官一路飙升,说明了什么?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孙权急于在淮泗集团内部树立新的权威,以便控制整体局面。

  

  图片:东吴淮泗集团剧照

  诸葛瑾是琅琊人,属于淮泗集团,吕蒙之后担任了南郡太守,驻守在重镇公安,这个南郡可不是一般的地方,看看以前都是谁把守的,先是209年拿下南郡后的第一任太守周瑜,后面就是程普和吕蒙。

  这说明什么?南郡太守就是东吴军界的一把手或者二把手。值得一提的是,和诸葛瑾同时期快速升迁,乃至挑起大梁的是谁?江东士族的首领,新的大都督陆逊!

  既然诸葛瑾和陆逊不是一派,而孙权又不顾一切提拔前者,目的是什么就不用说了,在这种特殊的政治环境下,诸葛瑾到底能不能打胜仗,甚至能不能胜任,都不是那么重要,至少对孙权而言是这样的。

  

  图片:东吴军界人事安排资料截图

  2、诸葛瑾的“特殊能力”

  可能很多小伙伴会有疑问,偌大的淮泗集团内部,就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非要让一个学文的老头子来当代表?对于这个问题,大慧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有!”

  但为什么不是他,而是诸葛瑾呢?这就牵扯到了诸葛瑾身上一个特殊的“能力”,或者说是“魅力”吧。公元222年到229年间,陆逊是右护军,但是左护军并不是诸葛瑾,而是步骘。

  步骘是淮阴人,根红苗正的淮泗集团出身,和诸葛瑾不懂军事,靠着孙权的政治目的提拔上来的大将军不同,人家步骘一直就是靠着积累军功一步步崛起的。

  黄龙元年孙权称帝,诸葛瑾为大将军,步骘为骠骑将军,还是被压住了。孙权为何有人不用呢?这里牵扯到一件事:步骘在驻守沤口的时候要求孙权为其加兵,潘睿等大臣认为这是“强臣弱国”的表现,遂被采纳。

  孙权接管基业的时候年轻气盛不服众,而江东士族又难以把控,因此他最想的两件事,就是手下人的忠诚以及自己的面子,周瑜和张昭就是最好的例子。

  

  图片:诸葛瑾在孙权面前谨慎小心剧照

  步骘要兵就触碰了自己敏感的神经,相反,诸葛瑾处处谨慎小心,又懂得孙权的心思,换做你是领导,会选谁呢?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举报/反馈